朱興輝稱自己是武將,主席郭明忠則是文將。他笑言:“我常跟主席說,我是你的劊子手。”的確,這名“劊子手”去年7月1日走馬上任以來,大刀闊斧地整頓現有品牌及引進多個新品牌,准備爲面包物語創造更大價值。
陳愛薇 報道
對字畫頗有研究的面包物語集團(BreadTalk)主席郭明忠,在首席執行官朱興輝的辦公室挂了一幅以螃蟹爲主題的畫。
朱興輝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他放這幅畫在我房間是有意思的。他爲什麽放蟹?因爲蟹是將。他如果放小蝦,我就是小兵,他希望身邊有將。”
48歲的朱興輝自喻是武將,郭明忠則是文將。
他笑言:“我常跟主席說,我是你的劊子手。”
的確,這名“劊子手”去年7月1日走馬上任以來,大刀闊斧地整頓現有品牌及引進多個新品牌,准備爲集團創造更大價值。
集團急需改變以順應改變
2016年重新加入面包物語集團,對朱興輝來說算是“回家”,因爲他在2010至2012年曾擔任集團環球烘焙部門總裁。
朱興輝有20年的餐飲和零售業經驗,曾在星巴克(Starbucks)、Delifrance、漢堡王(Burger King)和蚬殼東方石油(Shell Eastern Petroleum)任職。重新加入面包物語集團前,他在香港美心食品(Maxim’s Caterers)擔任高管。
“去年1月我辦了集團的第一個集體聚會(townhall meeting),在新加坡、泰國和上海各有一場,共會見了200多名管理人員。當時我要傳達的一個重要的信息是:改變或滅亡,如果公司不改變,最終可能無法繼續發展。現在市場發展很快,客人要求也變得很快,所以我們需要改變。”
過去一年多來,集團與不少知名品牌挂鈎,包括日本米糧面粉供應商神明(Shinmei)、吳寶春面包店、松發肉骨茶、茶飲品牌台蓋和奈雪(Nayuki)等。目前集團共有11個品牌。
原有品牌和新簽品牌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朱興輝有他的一套理念。
他強調:“我對品牌和人沒有任何負擔,采取專業管理的方式,很客觀地去看一件事、一個品牌、一個團隊。我的工作是權衡新簽品牌能夠帶來的價值,和整合現有品牌的價值。”
朱興輝以國人熟悉的面包物語和土司工坊(Toast Box)加以說明。集團在印度尼西亞已有180家面包物語店面,要再開設多180家非常困難,但後來引進的土司工坊不難開設多一兩百家。
更替品牌在現有市場深耕
另一邊廂,集團陸續撤走在中國的土司工坊。他說:“星巴克花了很多錢讓當地人從喝茶轉爲喝咖啡,如果你給我一億元,我也可以讓當地人喜歡喝南洋咖啡。但是我們評估過,這一個億元更值得去投資和做其他事。還有,我們的叻沙、米暹和咖喱雞等,當地人也不可能天天吃。”
因此,集團從去年起陸續關閉在中國的土司工坊店面,適合的店面就改爲經營其他品牌。有一個店面之前每個月營業額爲80萬人民幣(約16萬新元),改爲松發肉骨茶後每個月營業額達150萬人民幣。
土司工坊之後也陸續在香港、馬來西亞和印尼開設,生意不錯。雖然店面數量差不多,整體營業額卻更高。
以多個品牌在一個市場深耕,也是集團的策略之一。例如泰國目前已有大時代食閣、面包物語和鼎泰豐,集團接下來會把松發、台蓋和奈雪帶到當地市場。
引進更多品牌也是爲順應商場業主的需求。雖然集團和商場業主合作關系良好,朱興輝也了解客戶“貪鮮”的心理。他說:“商場業主需要改變,這是我們會面對的危機,至少現在我們有更多品牌給他們,不然店面就給了別人。在新加坡、中國和香港都有這種現象。很多業主不只收底租,還有一定抽成,所以很關注各個品牌的業績。”
親自證明不好品牌能翻身
面包物語之前有三大部門:餐館、食閣和烘焙,去年4月成立了“4orth”。它不只代表第四個部門,更大的寓意是前進和改變,旗下負責的品牌有松發、台蓋、奈雪和創拉面(SōRamen)。
創拉面的前身是虧損經營的拉面玩家(Ramen Play)。當朱興輝提出要親自出馬改變這個品牌時,郭明忠曾問值得嗎?
朱興輝回答說:“如果六家店面都翻不了身,你會相信我負責1000家店嗎?”
一碗好的拉面最重要是好的湯底、面條和叉燒,再從品牌和裝修下功夫。朱興輝自豪地分享道,如今六家店面剩下五家,從去年9月到現在沒有一家是不賺錢的。他以行動證明,一個不好的品牌也能翻身。
除了品牌管理,朱興輝對集團內部也重新部署,其中一個決策就是讓擁有115年曆史的合作夥伴神明公司負責監管采購部門。他解釋道:“集團的采購部門經常換人,十多年來一直在尋找采購高層。神明自7月1日接管以來,這幾個月在新加坡和上海業務已看到之前從來沒見過的價值。”
不斷爲集團創造更大的價值是朱興輝所希望的,以便能直接和間接回饋給股東、團隊和客人。
這位一個月只有七天待在新加坡的空中飛人,穿梭于多個市場和品牌之間,即使動了手術也撐著拐杖不言休。他說:“我希望集團能培育出下一批做餐飲的人才,以及把這個新加坡品牌帶到國際,不限制于現在的17個國家。”
朱興輝要老板開心股東也開心
朱興輝說話的速度和反應很快,和集團主席郭明忠的不愠不火很不一樣。朱興輝也自認兩人的風格、溝通方式和思維想法很不一樣,但十多年的交情讓他們更懂得相知相惜。
“我加入公司前有一個要求,就是要盡量放手讓我去做。我不希望做修修補補的東西,我會好好分析現在集團的優點和機會,跟他分享和獲得認可,然後進行大改,不是小改。”
郭明忠是集團創辦人,對每一個品牌難免有感情,朱興輝倒是沒有這方面的包袱。他半開玩笑地說:“我覺得這個品牌或人或決定不行時,我需要處理它和改變它。不然老板開心,股東不開心,我也麻煩。坐在股東大會回答的是我,要找到那個平衡。”
作爲主席,郭明忠主要負責監管工作,也是集團的精神領袖。當兩人意見不同時,朱興輝坦言郭明忠通常會先讓他。
“如果我真做錯了,我會跟他說‘老板這次我錯了,你對’。可是我真做對了,我會說‘你看,早就應該相信我。’我覺得我們合作的默契和信任,是靠時間累積出來的吧!這兩年在新品牌的帶領、團隊的激發和品牌的改變,對我來說是張成績單,他也比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