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1
電視劇《大明風華》在湖南衛視黃金時段熱播,以朱瞻基與孫若微情感糾葛爲主線,貫穿朱棣、朱高熾、朱瞻基與朱高煦、朱高煫之間的權力之爭,再現了朱棣發動靖難一役後,永樂至正統近五十年曆史。
劇中的孫若微,聰明能幹,大仁大義,應該曆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八朝七帝。電視劇稱她曆經六朝五帝,其實不然。以朱棣發動靖難一役,攻陷金陵開場,孫若微大難不死,無疑,她生活在建文年間。從劇中她的第一次出場的年齡來看,她應該不止四歲,也就是說她應該生于洪武後期。
她是唯一曆經整部電視劇的最長壽人物,也可以說,她是電視劇的真正的主線。
然而,這樣一個核心人物,被過分塑造,與曆史上的原型孫皇後,卻有著很多張冠李戴的僞曆史。
2
她是不是靖難遺孤?
電視劇爲她設計了一個與朱棣有殺父之仇的出身,其父爲建文朝禦史大夫景清,死于朱棣勝利後的那一場血腥殺戮。
景清,有其人其事,確實死在朱棣的屠刀下。
朱棣攻陷金陵後,建文帝以焚燒宮殿爲掩護,帶著傳說中朱元璋生前預留的一把剃刀、一份度牒、一襲袈裟和一把散碎銀子逃亡了。而建文帝留下的一幹忠臣,而被朱棣擒獲,威逼利誘,不順從者則一一誅殺,禍及家族甚至門生交好。
太常卿兼翰林學士的黃子澄,被視爲清君側的頭號“奸臣”,肢解而死,株連九族。
翰林學士方孝孺,爲朱棣看重,然拒寫即位诏書,直書燕賊篡位,被誅殺所謂的十族。
原兵部尚書齊泰,在燕軍破城時,本不在京師,組織勤王師意圖反戈一擊。他將白馬塗成黑馬遁逃,還是被燕軍擒獲,不屈而死,禍及堂兄弟被殺。
山東布政使加兵部尚書銜鐵铉,誓死不降,他在戰場上讓朱棣的靖難軍吃了不少苦頭。最後,城池陷落,鐵铉被俘,淩遲而死。
被勝利者朱棣處死的,還有禮部尚書陳迪、戶部侍郎卓敬、禦史大夫景清等。他們或被斬首,或被磔殺,或被絞死,禍及家族。
景清,本姓耿,訛傳景,明陝西邠州人,因父母早亡而寄養在陝西真甯縣外祖母家。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編修,改禦史。三十年春署左佥都禦史,因奏疏字誤、懷印更改,下過洪武帝嚴酷的诏獄。後受命巡察川、陝私茶,擔任過一屆金華知府。
建文初年,景清出任北平參議,與燕王朱棣有過交流,甚得贊賞。應該是他身處燕地心在朝、忠誠建文監控燕有功,被召回京師,再遷禦史大夫,成爲建文重臣。
朱棣率軍進入金陵,景清約方孝孺等同殉國。孰料,他獨自見到故人朱棣,獲命仍任禦史大夫。他也擔任了一段時間的永樂大臣,但主要是虛以爲蛇圖謀複仇。
時間久了,他贏得了朱棣的信任,于是一日早朝,懷裏藏刀,意欲行刺。
不巧,朱棣早起,太監奏報天氣說“異星赤色犯帝座”(《明史·景清传》)。朱棣大惊,突然脑海闪现景清的身影。结果,怀疑成真,搜身见刃,人赃并获。
朱棣诘責之,景清大義凜然,慷慨陳詞:“欲爲故主報仇耳!”
有故主就有新主,但他忠于故主而仇恨新主。
朱棣大怒,將其磔殺,誅滅九族,抄沒其鄉,還相互株連,使其老家變成了一片廢墟。
曆史上著名的“瓜蔓抄”,說的就是景清案擴大化。
而《明史》孫皇後本傳,不曾提及景清,而是說其父孫忠(不是孫愚),鄒平人,以太學生分配到永城縣當主薄(不是朱棣手下的副將。明朝只有副總兵,只有南宋與清朝才有副將職銜),大小算一個官,正九品,月俸五石五鬥。
永樂皇帝太子妃張氏(即朱高熾的老婆、朱瞻基的親娘)的母親——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寡居的彭城伯夫人回娘家,衣錦還鄉,政府接待,孫主薄全程陪同。
孫主簿羨慕人家不重生男重生女,靈機一動,安排“幼有美色”(《明史·后妃传·宣宗孝恭皇后孙氏》)的女儿近来,端茶送水,扮巧卖乖,很快博得了皇帝的亲家夫人喜欢,说如何漂亮,如何乖巧,可以送进宫,给她那未来的皇帝外孙做妃子。
孫主薄絕不放過這個天下第一好事,趕緊磕頭,感激涕零:只要老夫人看得上,那是卑職一家天大的恩典。
彭城伯夫人說一切包在她身上,她可是今上的親家,太子的嶽母娘。一言九鼎,小事一樁。
可見,孫氏女的親爹,在基層迎來送往,是深谙攀附之道的勢利小吏,而不是恩仇必報的赳赳武夫。至于後來《明英宗實錄》稱他:“性敦厚謙和,雖居戚裏爵齒之尊,未嘗驕傲。”(《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二十《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三十八》)那也是他也知道做人很謹慎,不因暴發而惹禍,還告誡子孫以古人言爲忠告:“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
果然,張老太多次進宮,某次路遇親家公皇上心花怒放,于是磕完頭就說,她最近回娘家,看到主薄孫“忠有賢女”,是否可以給皇太孫做個伴。
女兒在婆家很得公公歡心,那麽親家母說話親家公還是買賬。
永樂帝給永城縣下旨,讓他們把孫氏女送入宮。
孫氏女只十歲多點,永樂帝讓張太子妃養在東宮。
雖是侍女,或曰童養媳,但孫氏女同年齡相仿的皇太孫朱瞻基都生活在東宮,算得上青梅竹馬。
3
倘若孫氏女爲景清之女,爲所謂的靖難遺孤,又怎麽在後來的一系列翻案中,不更正她有一個忠良父親呢?
要知道,雖然是一個遲到的追認,但也是榮耀被身、臉上貼近的事情。
朱高熾登基後,兩次恕免忠于建文帝而被永樂帝處死的齊泰、黃子澄等官員的家屬。朱瞻基在位期間,纂編太宗實錄,承認建文帝是合法皇帝,與其皇祖太宗永樂帝朱棣篡權謀位的事實,下令爲建文帝殉難的方孝孺、練子甯等平反昭雪,稱其爲大明忠臣。景清幼年寄養地真甯縣儒學教谕王正,上疏奏請皇上祭祀景清。朝廷下诏追封,谥號忠烈,並在各地儒學爲景清建祠紀念。
這,爲景清徹底平反了,公認了他是大明忠臣。
若真如此,今夕不同往日,景清雖生前罹難,身後卻也榮耀。
作爲建文—永樂的禦史大夫,秩正一品,朝廷重臣,與正九品縣主簿,雲泥有別,顯貴至極。
宣德年間,孫氏女由貴妃晉皇後,卻始終沒有承認其父爲一代名臣景清。倒是孫忠,因爲生了一個好女兒,很快父憑女貴。
朱瞻基即位,孫氏爲貴妃,孫忠得以升任爲骠騎將軍、中軍都督府佥事。兩年後,孫貴妃成了孫皇後,福澤娘家,孫忠很快以皇後之父的身份,被加授勳階爲推誠宣忠翊運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封爵會昌伯,食祿一千石,賜世襲诰券,並追封其三代诰命。就連孫忠早逝的爹,也被追認爲會昌伯。诏命初下時,孫忠上表推辭,宣德帝不允。孫忠曾告假歸家,朱瞻基親自作詩賜給他,且讓宦官陪同前往。待到孫忠回朝,朱瞻基攜孫皇後親臨孫府慰勞。景泰三年九月,作爲皇太後之父的孫忠,以八十五歲高齡病逝,被朝廷厚葬,且被追封會昌侯,賜谥康靖。英宗複辟後,作爲孫忠的外孫,再次追加太傅、安國公,還命閣臣李賢爲之撰寫歌功頌德的神道碑。
孫忠也是因爲一女得道,全家升天。而非景清身後所能比擬。
孫氏女深得朱瞻基寵愛,在其登基之初便獲賞金冊金寶,比肩皇後,還因陰取宮人子爲子,玩一次母憑子貴的遊戲,入主中宮,爲何不對真正的生父景清公開認可呢?
唯有一條,她不是景清之女,不是靖難遺孤,只是永城的官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