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先天性主動脈瓣二瓣化(簡稱BAV)患者在出生後至成年期間完全沒有征兆,導致不少人只在出現氣喘、運動耐力減弱等症狀後才確診。研究員收集10個國家分析約3400名BAV病患的病曆和個人資料後,部分結論與病患性別有關,如男病患人數是女病患人數的三倍。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心髒中心領導的國際研究顯示,相較于歐洲人,亞洲人較可能患上病情會惡化得更快的一種先天性心髒疾病,概率超過四成。
多數先天性主動脈瓣二瓣化(bicuspid aortic valve,簡稱BAV)患者在出生後至成年期間完全沒有征兆,導致不少人只在出現氣喘、運動耐力減弱等症狀後才確診。運動耐力減弱的例子是一個人若原本跑步30分鍾才感到精疲力盡,耐力減弱後可能跑步不到20分鍾就疲累。
這組研究員是在收集來自新加坡、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羅馬尼亞等10個國家、約3400名BAV病患的病曆和個人資料,並進行一系列分析後,得出數個與BAV患者相關的研究成果。
部分結論與病患性別有關。數據顯示,男病患人數是女病患人數的三倍。
此外,男病患確診時,較可能已有中度或重度的主動脈瓣反流問題,也就是原本應從左心室輸送到主動脈再輸往全身其他器官的血流,反而從主動脈倒流回到左心室,心肌因此得更用力才能輸血。
女病患確診時則較可能已有中度或重度的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問題。這類病患因主動脈瓣變得過于狹隘,心肌須用力才能輸血,因心髒負荷過重隨時可能心髒衰竭。
在全球各國人口中,BAV患者所占比率介于0.5%至2%。
負責這些研究項目的國大心髒中心顧問醫生江國輝受訪時說,BAV病患一般在四五十歲時才出現症狀,但也有病患在更年輕時就確診,例如他負責照料的一名男病患在29歲時就確診。
這名不願具名的李姓工程師受訪時說,他在進行一次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有心跳不規律(heart murmur)問題,去年確診。
他確診後已停止每周五個工作日都到公司健身房運動的習慣。“雖然醫生沒建議我這麽做,但我感到不安就選擇停止了。其實我日常工作時得走動不少,還是有一定的運動量,而且沒有氣喘或運動耐力減弱的問題。”
本地或數萬人不知患病
他目前每六個月複診一次,每年也得進行心髒掃描,但江國輝已指出他日後得動換瓣手術。“我知道後沒有一天不想著得開胸、讓心髒暫停跳動的換瓣手術。我和妻子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一直以來也認爲自己很健康,從未想過心髒有問題,而且現在要沖事業,不知道以後的情況……”
江國輝指出:“以數據來說,新加坡可能有數萬名BAV患者,但因無征兆而沒能及早發現。我們希望家庭醫生和病患等對BAV有更多的認識,在發現疑似症狀時盡早求醫確診,並定期觀察情況,這對病患有益。”
上述的病患資料來自2015年4月成立的國際BAV資料庫,至今已有五份使用這些資料的研究報告,刊登在歐洲心髒疾病刊物、美國醫學協會心髒病期刊、美國心髒病學會期刊,以及美國心髒協會旗下“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期刊這四份國際知名學刊。
這相信是全球目前最大型的國際BAV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