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琳
馬來西亞穆斯林政黨與非政府組織號召的反對《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集會,昨天(12月8日)在吉隆坡市中心舉行,根據警方數據約有超過五萬人出席,並在時大時小的雨中和平落幕。
這場集會原本是馬國在野黨巫統和伊斯蘭黨聯手號召舉行的抗議大集會,但隨著馬國政府于11月23日表明立場不簽署《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後,這場原本可讓反對黨趁機凸顯不少馬來人不支持執政聯盟的造勢集會頓時失去了“抗議”的借口,改爲慶祝與感謝政府不簽署ICERD的大型集會。
“當今大馬”報道,在集會舉行前夕表示希望集會能和平舉行的馬國首相馬哈迪,昨天傍晚在集會結束後,從住家開車出發在吉隆坡地區兜了一圈,巡視現場的意味濃厚。這是馬哈迪今年5月重新掌權以來面對的最大型反對集會,在沒有發生任何暴行和沖突下和平結束,對希盟政府和馬哈迪來說,或許都是松了一口氣的事。
在執政的希望聯盟政府宣布不簽署ICERD後,外界傳出希盟是因爲擔心流失馬來人選票而做出這樣的選擇。不過,馬哈迪在一個場合上被記者問及相關問題時否認此說,強調政府是在考量民衆和希盟領袖的意見後才決定不簽署公約。
馬哈迪領導的土著團結黨,顧名思義秉著的是以土著爲重的立場和宗旨。民衆的意見,尤其是馬來選民的“心向何處”,對于馬哈迪真的至關重要。根據默迪卡民調中心的統計,希盟在今年5月9日全國大選中約只獲得馬來人三分之一的選票,其余絕大部分被巫統和伊斯蘭黨各分得三成。
換句話說,希盟能夠成功拉倒國陣政府,華人和印度人在大選中扮演了“造王者”角色,凸顯馬國這個最大種族群體對馬哈迪的支持還未達到根深蒂固之勢,隨時可能因爲敏感的馬來穆斯林身份和權益等課題而釀成倒台的政治危機。
種族和宗教課題向來是馬國的政治文化,也一直都是朝野各黨爭取忠實支持者的主要籌碼,經驗老到的馬哈迪不可能懵懂不知。面對國內政治最敏感和尖銳的沖突,加上馬哈迪與安華的接棒問題隨時可成爲希盟內亂的主因,顯示馬哈迪在希盟裏的地位也並非固若金湯。
馬哈迪重新執政後,一直炒作涉及新馬雙邊關系如水價、高鐵、空域和海域等老議題。 新加坡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日前被記者問及近日這些雙邊關系糾紛是否是獨立事件或有更大的含義時說道:“你可以自己下定論。是否有一個模式?我不希望有。不過我服務了這麽多年……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顯然,突然在國內鬧起種族問題時的這個敏感時刻挑起領空管理權和海域界線的課題來起哄,不禁讓人聯想這一切並非簡單的巧合,而是有心人開辟的新戰線,找來新加坡作爲同仇敵忾的“出氣口”,好把矛頭轉開以分散注意力,舒緩面對的國內壓力。
或許連《雅加達郵報》也看不下去了,本月7日發表題爲《馬哈迪的老調重彈》(Mahathir’s same old song)的評論文章,批評馬哈迪誇大長期存在的問題對新馬雙方都不利,還語重心長地勸告馬哈迪要表現得成熟一點。
該評論說:“作爲一名資深領導人,今年7月剛過93歲生日的馬哈迪須要改變對新加坡的態度,不要繼續采取對立和敵視的做法,要有成熟政治家的樣子。”
心中一直懷著打倒對手的戰鬥狀態也許就是馬哈迪長壽的原因。53歲的新加坡雖然不是好鬥的,但在必要時也會站穩立場力爭到底,齊心捍衛國家主權和維護國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