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對指定魚類實施出口限制適逢年關,農曆新年個別魚蝦供應預料將受影響,價格相信也會隨之水漲船高,漲幅介于一成到一倍。
馬來西亞17日宣布將從明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間,對甘望魚(kembung)、色拉魚(selar,亦稱黃尾魚)、甘文魚(pelaling)、鲳魚和蝦實行限制出口政策,以確保季候風及佳節期間國內的魚蝦類供應充足。消息傳出後,本地魚販紛紛表示,魚價相信將在新年期間上升。
以農曆新年期間受歡迎的鲳魚爲例,平日每公斤叫價14元,新年期間可能漲接近一倍,達到26元;較大的鲳魚平日每公斤售18元,但到新年可能翻倍至35元。
甘望魚等小魚的漲幅則預計較小,市價可能從目前的每公斤10元上漲約1元;每公斤賣12元的鮮蝦則可能上漲5角到1元的區間波動。
受訪魚販指出,每逢齋戒月或農曆新年,馬國都會限制出口量。對于供應減少,魚販雖感無奈,但也都已有心理准備。
魚販陳瑞成(65歲)透露,目前從馬來西亞進口的甘望魚已開始減少。“馬來西亞國內有需求,出口供應不會那麽多。現在甘望魚大多都從泰國進口,每公斤8元,比馬來西亞少2元。”
陳瑞成也說,到了農曆新年,新加坡還面對與中國大陸和台灣等市場的競爭,馬來西亞的漁産“如果叫不到好的價錢不會輕易出售”。
在大巴窯賣魚40多年的郭姓魚販則說:“批發商來貨時,價錢如果太高我就不進貨,不然我怎麽賣也拿不回本錢。”
消費者則對魚類出口受限持觀望態度。洪麗達(57歲,家庭主婦)說:“農曆新年期間我會買魚來蒸,平日賣8元的魚差不多會漲價到10元。如果漲到10多塊錢我就不買了。”
進口新加坡的馬國雞蛋較早前也傳出供應可能受影響的消息。對于漁貨是否因新馬關系出現波瀾而面臨窘境,新加坡魚商總會會長李文昭受訪時顯得無奈,表示在商者“無從做些什麽”。不過他強調,馬國限制出口對我國漁貨供應“完全沒有影響”。
李文昭告訴《聯合早報》,來自馬國的漁産過去五年到10年都占我國進口漁産的一成多,僅次于印度尼西亞漁産(占比四成)。其他進口來源還包括泰國、越南以及北歐國家。
“我們從很多國家進口漁産,不只是馬來西亞,貨源不成問題。”李文昭也指出,即便是從泰國等較遠的區域國家進口,只要購買量足夠,價格也不會有顯著出入。
有熟悉批發運作的魚販指出,我國漁貨進口批發商一般農曆新年前約三周進行冷藏囤貨,到年關前變得奇貨可居。對此李文昭表示,這樣的加工一般需要大規模的設施,在本地不具備這樣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