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每當有國家調整貨幣政策時,新聞報道標題總是用“收緊”(tighten)或“放寬”(ease)來形容政府的做法。貨幣政策是如何收緊,又是怎麽放寬的?
各國政府都是通過調控貨幣政策來應對經濟和物價的變化,確保物價走勢符合經濟發展趨勢。當經濟過熱、物價上漲過快時,大多政府就會通過上調利率等手法收緊貨幣供應,加大借貸和投資活動的難度,從而抑制經濟和物價增長。
相反,在經濟不景氣,物價低迷時,政府就會放寬貨幣供應,刺激人們消費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新加坡政府的做法與大多數國家不同,我國不是通過調整利率,而是在外彙市場上買賣新元來調控貨幣政策。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收緊貨幣政策時,意味著新元彙率升值步伐加快;放寬貨幣政策,則代表新元彙率升值放緩或不升值。
金管局每年4月和10月發表貨幣政策聲明,引導未來半年的新元彙率。2015年至2016年間,金管局三次放寬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隨著這兩年經濟穩步擴張,當局今年來兩度收緊貨幣政策,讓新元加快升值。
那麽,金管局是通過什麽手段調整新元彙率?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認識一個關鍵詞——新元名義有效彙率(S$NEER)。
S$NEER是新元兌一籃子主要貿易國家貨幣的幣值,每種貨幣比重主要根據我國外貿情況而定。與我國貿易往來較多的國家,貨幣所占比重就較大。比起與美元單一貨幣挂鈎,S$NEER能確保新元彙率更加穩定。
爲防止市場揣測幹擾政策效果,金管局從不對外透露“籃子”內有哪些貨幣,以及貨幣占比。按照經濟師的推測,籃子中的貨幣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人民幣和令吉等。
金管局主要通過三種手法,讓S$NEER在一定範圍內升值或貶值,這包括調整新元可波動範圍的坡度(slope)、寬度(width)和軸心(centre)。
坡度代表彙率的升降值速度。坡度越陡,代表新元升值幅度越大。這也是三個參數中最常被調整的。
寬度是指S$NEER可波動的範圍,讓新元能承受短期市場波動,但也可能導致新元出現大起大落。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金管局就擴大區間寬度,應對金融市場震蕩。
金管局沒有對外公布可波動範圍的寬度,根據彭博社2015年的一項調查,寬度約爲四個百分點。
軸心代表彙率波動範圍的中心。調低軸心位置,即讓新元一次過貶值,效果最快也最明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金管局爲了抵禦經濟衰退,就調低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