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活躍通勤咨詢小組的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費紹爾博士表示,小組也鼓勵陸交局和私人業界合作,鼓勵共享車隊,如德士、私召車或拼車車隊更廣泛地使用電力驅動車輛。此外,小組也希望未來的陸路交通系統可提倡健康社群、安全旅程,以及潔淨的環境。
2040年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咨詢小組建議,到2040年,將整個公共巴士車隊以環保的替代能源驅動。
與此同時,小組也建議陸路交通管理局和私人業界合作,鼓勵共享車隊,包括德士和私召車等,更廣泛地使用電力驅動的車輛。
這個15人咨詢小組的成員之一,也是領導活躍通勤咨詢小組的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費紹爾博士,昨天在最後一場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小組討論會上,提到上述策略。
他說,在設想未來的陸路交通系統時,小組希望系統可提倡健康社群、安全旅程,以及潔淨的環境。
爲落實這個願景,它建議改變街景,讓街道更適合步行,以創建更多行人和活躍通勤市鎮。這包括加寬走道,及提供更多以社區爲主的街道器具,如椅凳和飲水機等。
小組也建議更廣泛落實“安全騎士教育計劃”和活躍通勤巡邏,及通過樂齡安全區和其他親行人的設施,優先關注行人安全,再考慮道路效率。
在塑造更潔淨的環境方面,小組提議到2040年,讓所有公共巴士以替代能源驅動。
費紹爾說:“除了公共巴士,我們也鼓勵陸交局和私人業界合作,鼓勵共享車隊,如德士、私召車或拼車車隊更廣泛地使用電力驅動車輛……我們希望共享空間能在這方面有更多行動。”
小組討論會參與者張時福(50歲,工程師)平日都會和同事拼車上班,其他時間主要依靠公交出行。他說:“如果當局可以加強環境綠化,讓社區周圍更美麗,提升旅程體驗,我不介意更常步行。”
建議陸交局采取措施
培養優雅富愛心乘車文化
另外,咨詢小組另一成員、公共交通理事會主席馬格納斯說,小組建議當局采取措施,培養優雅且富有愛心的乘車文化。“我們要記住,城市不塑造人,是人塑造城市,公共交通也是如此。”小組也提議發展公交業者和職員的技能,確保他們能理解不同乘客的需求,並給予相應援助。
馬格納斯同時提到,小組建議陸交局打造有能力應付不同群體需求的基礎設施。例如,加強公交設施的指示牌和通告,讓公交使用者,尤其是樂齡或體障人士更容易使用公交出行,以及讓輪椅使用者更容易乘搭巴士、德士和私召車等。
陸交局自去年8月啓動公衆咨詢以來,已舉辦了四場小組討論活動、七場與民情聯系組(REACH)聯辦的咨詢活動,也通過網絡問卷,收集公衆對未來陸路交通發展願景的意見。
超過7000名公衆和業界人士已提出反饋。
調查發現,76%的參與者想要一個“便捷”的陸路交通系統,62%希望有個具連接性的系統,而57%則要一個“快速”系統。
此外, 超過一半的公衆願意多等一分鍾至五分鍾或更長時間,以幫助有需要人士上下巴士和地鐵。
陸交局指出,參與者意識到,不同使用者有不同的需要,加上受限于空間和財政等,要緩解當中相互競爭的優先考量並沒有簡單的方案。
“部分限制雖可用科技解決,但參與者也同意個人責任是關鍵,而每個人都需扮演各自角色,確保大衆以優雅和安全方式,共用陸路交通系統。”
我有信心我們可以做到優雅且富有愛心的乘車文化。我記得約10年前,公衆搭地鐵時都不太排隊,但發展至今,我們已取得不少進步,大部分乘客會排隊上車,也會讓其他乘客先下車再上車,看到老人時也會讓座。共享腳踏車和個人代步工具都是新進的交通設施,因此,只要給予更多時間讓公衆適應,相信會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規範。
——賴金月(26歲,研究助理)
要將高度的優雅行爲融入國人的DNA需要很長的時間,但至少,我們已開始行動……2040年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的策略往正確的方向進行,目前只需優化當中的點子……要達到像其他體現較高優雅程度國家的水平,我們需要更多公共教育,而這個過程要從家裏開始,再延伸到學校、工作場所和其他地方。這個過程須是全面且終身的。
——保健服務雇員聯合會會長丹娜樂芝米(K. Thanaletchimi)
45分鍾抵達工作場所的願景是可行的,但建議有關當局分析相關數據,進一步了解大部分的車程時間是花在旅途的哪一個環節。例如,若大部分的時間是耗費在從住家到地鐵站,我們就可通過更有創意的方式解決問題。
——孫偉文(59歲,數據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