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破碎的青花瓷、一張泛黃的地圖、一條在歲月侵蝕下支離破碎的銅絲……這些文物爲新加坡拼湊出怎樣的曆史面貌?
1819年是新加坡曆史的轉捩點,但絕不是我們故事的起點。
在開埠200年之際,《聯合早報》推出《新加坡前傳》平面報道與網絡多媒體系列,一連五天揭示新加坡700年來被遺忘的曆史,反思我們一貫的曆史敘述。
翻開歲月的土壤,在曆史中“沉睡的小漁村”,在數以萬計的文物中蘇醒。
新加坡拉——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名字,訴說著被遺忘的古老王國從繁榮走向衰亡的故事。
“新加坡拉”(Singapura)一詞中的“pura”,在梵文中的意思是“城牆以內的地方”,這意味著古新加坡有一座城牆。
根據新加坡第二任駐紮官約翰·克勞福(John Crawfurd)1822年的記錄,這座約三米高、五米寬、1.5公裏長的土牆,就坐落在福康甯山的北面,也就是今天的史丹福路一帶。
成兵家必爭之地 築城牆防禦外敵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系教授約翰·米錫克(John Miksic)認爲,能夠建造如此堅固的城牆,可見700年前的新加坡已經是個具有軍事實力的穩定政體。
米錫克教授解釋:“古時候的馬來港口多數沒有城牆,只要有外敵入侵,他們就會迅速遷移到別處另辟港口,但新加坡拉的居民沒這個打算,似乎對這片土地已有歸屬感。能夠動員那麽多人力在短時間內建好城牆,足以證明新加坡拉是個相當有組織和規模的王國,君王也有一定的號召力。”
傳說中的新加坡拉王國,一共經曆了五任君王的百年統治,在古代東南亞實屬罕見。
1299年,來自蘇門答臘巨港的桑尼拉烏他瑪(Sang Nila Utama)王子,在海島淡馬錫(新加坡島舊稱)創建王國。當時正值馬來古王國室利佛逝(Srivijaya)末期,東爪哇的滿者伯夷王國(Majapahit)迅速崛起,暹羅王朝也企圖擴大在馬來群島的勢力範圍。
淡馬錫是滿者伯夷的屬地之一,除了是區域內的貿易中心,也是各國政治勢力博弈的焦點,于是這座城牆起到了軍事防禦的作用。
根據古典文獻《馬來紀年》(Sejarah Melayu)記載,新加坡拉曾兩次遭受外辱,不過在居民的捍衛及堅固城牆的保護下,暹羅和滿者伯夷軍隊都只能無功而返。
虛實交錯 《馬來紀年》重構新加坡拉傳說
關于新加坡拉王國的記載,最早出現在《馬來紀年》中。根據書中前幾章的描述,新加坡拉是“一個偉大的城市,無數外國商人慕名而來,英名散布到全世界”。
成書于15世紀的《馬來紀年》,據說由柔佛王朝的一名宰相編寫,是研究馬來曆史必讀的古典文獻,但有學者指出,書中的記載不可盡信,因爲當中包括了神話傳說及無法考證的曆史。
也有學者認爲,書中內容以君王及親信爲中心,只是爲了借此鞏固馬來皇權的正統性,難免有失偏頗。
《馬來紀年》的手稿幾經增補和刪減,如今存在許多版本。1896年英國傳教士謝拉北爾(W. S. Shellabear)的譯本,現于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展示。國家圖書館則于去年底從英國購得馬來文豪孟詩阿都拉(Munsyi Abdullah)受萊佛士委托而修訂的《馬來紀年》原冊。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伊恩·辛克萊(Iain Sinclair)受訪時解釋:“《馬來紀年》是爲了教育馬來君王而撰寫的,常于新王登基大典上誦讀,內容大部分是口述曆史,憑先輩們的記憶代代相傳,因此我們不應期望從書中尋找‘絕對的事實’。”
辛克萊也強調,雖然中國史籍《島夷志略》和《明史》也對“淡馬錫時代”有所記載,卻沒有一本像《馬來紀年》如此詳細記錄新加坡拉王朝的建立、統治及滅亡。
福康甯山“陵墓”是空棺
在福康甯山婚姻注冊局附近的山坡上,有一座陵墓,不時會有回教徒到墓前膜拜吊祭。他們深信陵墓上刻著的名字——伊斯幹達沙(Iskandar Shah),是新加坡拉王朝的末代君王。
據《馬來紀年》記載,伊斯幹達沙因爲誤信讒言,在大庭廣衆下殺死了王妃。他的宰相嶽父爲了報複,打開城門讓滿者伯夷軍隊進城大開殺戮,造成新加坡拉屍橫遍野。伊斯幹達沙落荒而逃,到馬六甲建立新政權,成爲馬六甲王朝的開國君王。
也有一說,指陵墓的主人有可能是新加坡拉的開國君王——桑尼拉烏他瑪。不過,米錫克教授在福康甯山的考古發現駁斥了這種說法。
他指出:“我們發現陵墓下面什麽都沒有,更沒有遺體,因此確定這不是陵墓。再加上伊斯幹達沙逃亡到馬六甲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因此他的陵墓不可能會在新加坡。”
講解者林韻冰
- “博物館之友”義務導覽員
- 在國家博物館、晚晴園、泰勒版畫院等主持中英雙語導覽
- 從事家居維修行業
厚重的曆史從林韻冰口中講出來,便有了不一樣的生命。林韻冰在國家博物館當義務導覽員已有四年,本職工作是提供家居維修服務。平日工具箱裏帶著電鑽、錘子和螺絲批的她,比喻自己踏入博物館就搖身一變成爲“講古佬”,將曆史解析爲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雖然自己的職業與曆史沒有直接關系,但林韻冰卻是因工作中的巧遇,決定加入“博物館之友”(Friends of the Museums)成爲義務導覽員。
聘請林韻冰上門維修的顧客中有很多外籍人士。健談的她在與客戶聊天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即便是暫居本地的外籍人士,也有不少對本地曆史相當了解。“那些洋人太太知道的比我還多,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啊!”
談起本期視頻內容,林韻冰更感慨:“桑尼拉烏他瑪王子的故事,大部分國人都比較熟悉,但即便如此,也還有大量可推敲的細節,可見曆史長河中有太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林韻冰說,曆史不該是沉悶而古板的。那些曆史上的人、事、物都曾經存在,用故事引出那些靈動而鮮活的個例,才能讓人肯繼續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