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生是龍標燕窩第二代傳人,與大哥樹鵬、二哥樹肆、還有四弟樹明,聯手執掌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
回首當時加入家庭企業的決定,陳樹生笑說:﹁雖然當時我在新航負責系統會計工作,事業前景不錯,
而龍標燕窩生意還在拓展中,正面對許多挑戰,我依然樂意扛起這份責任。
35年前的一個晚上,當陳樹生仍在新加坡航空公司工作時,他父親陳錦標——龍標燕窩創辦人把他和二哥叫來談話,以不滿的語氣指責孩子到海外深造回國後,卻沒回來家族企業幫忙,最後還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辭去工作,回去公司服務。
結果,陳樹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第二天就向新航呈上辭職信,開始接手龍標燕窩的生意,而且一幹就35年。
回首當時的決定,陳樹生笑說:“是啊,那時候我們做孩子的都很聽話,父親說什麽就照做。所以雖然當時我在新航負責系統會計工作,事業前景不錯,而龍標燕窩生意還在拓展中,正面對許多挑戰,我依然樂意扛起這份責任。”
“況且,龍標燕窩是父母辛苦建立的品牌,幫助公司一方面是出于對父母的孝心,另一方面是我自小生活就和燕窩緊密相連,甚至曾住在燕窩屋中,對這個行業自然充滿熱忱與情感。”
65歲的陳樹生是經營龍標燕窩的錦興食品工業公司董事經理,也是龍標燕窩第二代傳人,與其他兄弟四人聯手執掌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
燕窩作爲滋補品,總讓人聯想到富貴人家。但陳樹生表示,父親陳錦標出生于貧苦人家,1942年從中國潮安飄洋過海來到新加坡,當時口袋裏只有五毛錢。日軍侵入新加坡,戰爭開始了,父親的生活變得更加艱苦。
戰爭結束後,陳錦標在新加坡河畔的海味幹貨店工作,開始接觸到幹燕窩。由于他對幹燕窩的品質與衛生程度不滿意,就和太太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清洗燕窩方法,從此開始走上燕窩批發及零售生意。
燕窩味伴隨入夢
陳樹生回憶說,父親剛開始經營燕窩生意時,一家人住在實龍崗上段鳄魚園附近的甘榜,住家既是門店,也是加工廠。每天一有空,他和其他兄弟都會幫忙父親把裝滿燕窩的簸箕(竹篾編成的大撮子)拿到鋅板屋頂去曬。碰到下雨,大家就得趕快收回燕窩。
陳樹生說:“其實爬上鋅板屋頂相當危險,天氣熱時很容易燙傷腳,下雨時容易滑倒。但我們鄉村長大的孩子只覺得好玩,哪知道危險呢?”
陳樹生住家不僅是燕窩加工廠,還是倉庫。比如他的臥室就擺滿一箱箱等待處理的燕窩,整個房間充滿輕微的黴味,晚上就伴著他入睡。
陳樹生打趣說:“有錢人大概也沒有我這樣的經曆,能每晚聞著燕窩味睡覺。當然,我這個‘燕窩屋’主人也身負重任,一旦發生火患,我可能得先搶救燕窩,再想辦法逃生。”
因爲有了這段與燕窩同眠的經曆,讓陳樹生對燕窩産生了一份特殊感情。加上自小看著父母辛勤勞作,他對這行業更感受更深切。
父親對品質的堅持成就一番事業
至今,他還記得擁有一雙巧手的母親,每天在油燈下挑出燕窩上的穢物,父親則忙著把燕窩整理成一疊疊,然後用紅絲線捆成球狀包裝賣出去。父母兩人就這樣起早摸黑做到夜晚,工作十分辛苦。 他感歎說:“一些人或許羨慕父親創立龍標燕窩風光無限,事實上,父親的運氣未必比一般人好。他只是抱著原則和要求,盡心盡力確保售賣的燕窩清潔衛生。這種認真態度,讓他産出的燕窩質量比其他業者優良,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隨著生意日漸蓬勃,陳錦標在1957年創立了龍標燕窩品牌,以龍爲象征,代表興旺與長壽。
1960年代至1980年代,龍標燕窩産品開始廣泛銷售到我國各個中藥鋪,也逐步走上工廠化,在班丹環道(Pandan Loop)和後港等地設立燕窩處理廠。公司也在半島酒店(Peninsula Hotel)開設第一家零售店,成爲業內首開先例的燕窩精品零售店。
龍標燕窩還透過明星宣傳的行銷方式,成功吸引到高消費群體;陳錦標因此贏得“燕窩王”的美稱。
說到燕窩,除了龍標燕窩,不少人或許會想到本地另一知名品牌——馬標燕窩。陳樹生表示,雖然龍標和馬標是兩家不同公司,沒有任何商業關系。父親和經營馬標燕窩的源生海嶼郊公司老東主劉進國其實是認識的朋友,而他和馬標燕窩現任老板劉廷輝也相熟。
隨著龍標燕窩生意蒸蒸日上,陳樹生的生活也日漸改善,一家人從甘榜鋅板屋搬入後港大洋房。
他透露,他和面包物語集團主席郭明忠同住後港一帶,孩童時期已相識。
他說:“郭明忠最近告訴我,他小時候經過我家,覺得這洋房有如電影中的豪門,令他十分羨慕,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我家……我總是回說,好啦,講前面部分就好,後面部分講了好像我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說起來,陳樹生雖是龍標燕窩第二代,但在聖嬰中學或南洋大學就讀時,並沒有多少同學知道他的家庭背景。他也樂得當一名平凡的學生,除了忙課業,就是跟同學打籃球和參與聖約翰救傷隊的活動。
陳樹生在南大修讀會計系,後來去了新西蘭的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念工商管理碩士。1981年回國後,他在新航工作了約三年,便在父親要求下回到家族企業幫忙。
兄弟同心壯大燕窩生意
陳錦標育有四男二女,樹鵬和樹明一開始就跟隨父母經營燕窩生意,二哥樹肆原本是電子工程師,加入公司後負責燕窩生産系統。陳樹生排行第三,主要管理會計事務、資金運作和市場開拓。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龍標燕窩在1986年成功推出業界和全世界首創的瓶裝燕窩。這個新包裝采用高溫高壓殺菌和真空密封,保留燕窩傳統風味和營養成分,同時讓産品更大衆化。
這些年來,龍標燕窩産品也銷售到中、港、台、澳、美等地,讓本地品牌揚名海外。面對中國消費市場蓬勃發展,龍標燕窩積極發展當地業務,在廈門和成都設立門店。此外,具前瞻性的陳樹生,約10年前進駐天貓開設龍標旗艦店,透過電子商務形式銷售商品。目前,龍標在天貓的年銷售額約800萬人民幣(163萬新元)。
每個企業的發展過程,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對陳樹生來說,雖然幾次金融風暴都帶給公司影響,但論最大挫折,仍離不開2011年的中國“血燕”風波。這起事件源自一些不法商人將廉價燕窩熏至血紅色,然後讓它們流入中國市場,結果傳出血燕造假和亞硝酸鹽(nitrates)含量超標的新聞,最終導致中國政府全面禁止燕窩進口。
“血燕”風波重創中國業務
陳樹生表示,這個事件對龍標燕窩是重大打擊。“事件發生前,我們的中國業務增長迅速,營業額差不多是以倍數增長。事件發生後,門店生意頓時一落千丈,幾乎陷入停業狀態,在這個市場的多年投資和努力也可說是白費了。”
從2013年起,中國政府陸續批准一些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燕窩商出口到中國,但新加坡暫時還沒獲得解禁。
爲突破困局,一年多前龍標開始在中國福州設立加工廠,從獲准國家直接進口原材料,在中國國內生産瓶裝燕窩。雖然這緩解了龍標無法銷售産品到中國的困境,但龍標燕窩在中國的業務已大不如前。盡管如此,陳樹生仍看好燕窩行業的長期發展,認爲亞細安區域人口逐漸富裕,越南和柬埔寨等新興市場將大有可爲。
此外,中國的情況將逐步改善,大中華地區仍有極大增長空間。
詢及龍標燕窩的銷售額,陳樹生僅表示公司在本地業內占有極大市場份額。據了解,龍標燕窩在1960年代每月銷售額已達50萬元,一年銷售額約600萬元。隨著公司過去50年來的迅速拓展,目前銷售額肯定遠超這個數額。
對于公司未來發展,陳樹生透露,公司已有部署,包括和本地另一知名品牌志成麻油合資在聖諾科興建新廠房。
這個新廠房樓面面積約10多萬平方英尺,比目前廠房多出許多。公司預計今年6月可搬入新工廠。到時,公司生産規模會擴大,能更好應付及擴大出口的市場,同時生産更多優質燕窩衍生産品.
企業傳承面臨嚴峻挑戰
工作之余,陳樹生積極回饋社會,參與社團和商會活動,包括出任兩屆新加坡食品廠商聯合會會長,潮州八邑會館財政,以及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等。
陳樹生表示,參與這些社團商會活動,能接觸更多人,增廣見聞,讓他獲益良多。“所以我常鼓勵創業的年輕人,多參與社團商會活動,一來對社會作出貢獻,二來能加強自己的商業知識和經驗。”
談到年輕下一代,他指出,龍標燕窩作爲一個老品牌,面對的更嚴峻挑戰是家族企業的傳承。
龍標燕窩第三代一些成員已加入公司,協助公司拓展業務。陳樹生希望,公司未來能由這些對燕窩有熱忱及認同龍標燕窩經營理念的年輕家族成員接班,可能的話也引進一些專業管理人才。
陳樹生育有兩男一女,目前各都學有所成,大兒子在本地一家國際投資銀行部門任職,小兒子在美國一家對沖基金擔任分析師,小女兒則在某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從事數碼審計工作。
他感慨說道:“我的孩子沒有我們這代人在家中堆滿燕窩、天天忙著處理燕窩的獨特成長經曆,他們也很少到工廠或門店幫忙,缺乏對燕窩的熱忱和感情。說到底,時代不同了,孩子成長環境也不同,我不可能像我父親一樣,以命令方式要求孩子爲家族公司服務。”
對陳樹生而言,從事燕窩行業最重要的始終是熱情,沒有這個基礎,是做不下去的。像他的大半人生便與燕窩緊密相連,他也感激父親留給他這個燕窩行業與夢想。
陳錦標在2015年逝世,享年92歲。陳樹生說,父親一直堅信燕窩的營養價值,天天都會吃點燕窩,即使到他去世前一天也不例外。“所以無論是由第三代接班,還是聘請專業經理人協助公司發展,我都會繼續父親‘讓大家吃到真正品質的燕窩’的信念,堅持初心,用心把龍標燕窩的品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