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所有受雇居民住戶去年的平均人均收入都取得實際增長。與前年的9023元相比,受雇居民住戶去年的工作月入中位數爲9293元,實際增幅達2.6%。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昨天發布的《2018年住戶收入主要趨勢》,在2013到2018年,收入最低50%住戶的平均人均工作月入,每年的實際增幅介于4.1%至4.7%,收入最高50%的住戶則介于3.8%至4.6%。
單是去年,本地收入最低10%住戶及最低11%至20%住戶的平均人均工作月入實際增幅達2.7%和2.6%。收入最高10%和最高11%至20%住戶同期的平均人均工作月入實際增幅則是2.3%和4%。
基尼系數達10年來最低
統計局也指出,我國去年的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爲0.458,與前年的0.459相比差距不大,這也是10年來最低的基尼系數。基尼系數一般用來衡量收入不均的情況。
如果將政府通過津貼、回扣和補助券等政府轉移(government transfer)及稅務納入考量,去年的基尼系數爲0.404,比前年的0.402稍微高些。
受雇居民住戶指的是以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爲一家之主,並有至少一人工作的住戶,去年占全國居民住戶的87.9%。住戶工作收入指的是住戶中有工作成員透過受雇或做生意取得的收入,但不包括女傭的收入。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國安受訪時說,本地收入最低11%至20%住戶2013年至2018年的人均平均工作月入累計實際增幅爲26.1%,部分原因可能是因政府在這期間爲清潔業、園景業和保安業推出了漸進式薪金模式。
“這可能在2015年至2017年之間提高了低薪員工的住戶收入基礎,使這些群體去年的薪資增幅放緩。”
除了公布上述數據,統計局也透露,受雇居民住戶的人均工作月入中位數從前年的2699元增至去年的2792元;把通貨膨脹計算在內後,去年實際收入增幅爲3%。比前年的3.9%實際收入增幅低。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陳恩賜指出,既然實際收入增幅已將通貨膨脹納入考量,那本地整體住戶收入情況並不令人擔憂。但他指出,屬于收入最低20%住戶的個別實際收入增幅可能不一致。換言之,這當中可能有些人的收入比過去來得差。
陳恩賜說,如果經濟增長放緩情況持續,我國要思考的是未來幾年是否會面對薪資停滯,甚至下滑及更多人失業的情況。“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應該進一步提升社會安全網,以避免更多國人和家庭落在後頭。”
另外,統計局數據顯示,僅由60歲及以上非工作人士組成的本地住戶比率從2008年的4.9%上升至去年的8.6%。
對此,余國安說,這可能是因爲本地社會迅速老齡化以及住戶結構改變,更多年長者獨自生活所致。
若要更了解這些住戶的身心健康狀態,住戶是自願不工作還是因殘疾或沒能力找到適當工作,余國安認爲,這就須更深入研究這些住戶由哪些群體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