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爲全球和亞洲的科技、創新和企業樞紐,新加坡應該投入資源推動研究和創新、培養人才,以及建立國際合作關系。
財政部長王瑞傑昨天公布財政預算案時,爲我國的對外發展前景定調。
他指出:“我們會繼續把新加坡打造成全球和亞洲的科技、創新和企業樞紐。這會爲我們的公司和人民開啓新機遇,讓大家搭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順風車。”
就跟整體經濟轉型一樣,他認爲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投入科研、培養人才和建立國際合作關系。
政府在2016年推出“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五年內撥款190億元給四個具戰略意義的科研領域。
王瑞傑分享說,這方面的投資已開始結果,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在材料科學和化學領域在亞洲是最頂尖的,工程和電腦科學也名列全球50大。此外,許多本地和國際大企業也在新加坡設立科研中心。
要維持這樣的前進勢頭,王瑞傑說,政府會繼續投資,在高等學府和研究院設立創新中心,並支持公司創新。
與企業合作讓國人到國外吸取工作經驗
他透露,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接下來就會跟業界夥伴合作,在南洋理工學院成立“水産養殖創新中心”(Centre of Innovation in Aquaculture),也會在南大設立“能源創新中心”(Centre of Innovation in Energy)。
在人才培養方面,政府會跟企業合作,讓國人(包括年輕人)有機會到國外吸取工作經驗。
王瑞傑提到,接下來會統合本地和海外實習計劃成“國際化人才培育計劃”(Global Ready Talent Programme,簡稱GRTP)。
安排學生到海外實習的本地公司能獲得資助,資助額高達學生每月實習津貼的70%.
將工作經驗最多三年的年輕新加坡員工派駐主要海外市場的本地公司,也會得到資助。
爲了鞏固跟國際合作夥伴的關系,政府在前年預算案中撥款成立全球創新聯盟,在北京、曼谷、三藩市等起步公司聚集的城市開辟九個據點。
政府也通過主辦金融科技節和新加坡科技創新周等國際活動,吸引企業家和投資者等來到本地探索和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