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校長吳瑞環修女認爲,今年慶祝60周年校慶的海星天主教中學,雖經曆許多變遷,但學校校訓“忠誠仁愛”所代表的價值觀、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以及濃厚的師生情誼一直延續至今。
25年前從海星天主教中學畢業的陳明宗,多年來銘記母校教師的培育,他前年發動老同學聯合捐出2萬5000元,設立一份母語獎學金,紀念一名教過他的已故華文教師,也希望鼓勵學弟學妹學好母語。
校友陳明宗的這份心意,讓前校長吳瑞環修女十分感動。在她看來,今年慶祝60周年校慶的海星天主教中學,雖經曆許多變遷,如遷移校址、改換校名,也從女校轉爲男女混合校,但學校校訓“忠誠仁愛”所代表的價值觀、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以及濃厚的師生情誼一直延續至今。這也是凝聚校友和師生對母校認同感的因素。
海星天主教中學的前身是海星女子中學,是一所由瑪麗亞芳濟各傳教修女會于1959年創辦的傳統教會華校。已故創校校長、特麗莎曾修女當時向聖嬰女校借三間課室,在實龍崗上段的榜鵝開始辦學,學校在1961年興建自己的校舍。
1969年至1983年擔任海星女子中學校長的吳瑞環(81歲)說,學校當年主要是招收榜鵝農村的女孩。
“那時很多女孩小學畢業後,就留在家幫父母餵豬養雞務農,創校校長和其他修女得沿家挨戶做家訪,鼓勵家長讓女兒繼續升學。”
她說,當年村民當中有很多潮州家庭,不少學生下課後常以用潮州話交談,校風淳樸。到了70年代末,學校建立起口碑,招收的學生甚至來自牛車水。
80年代初轉用英文教學
與當時許多華校一樣,海星女中80年代初開始轉用英文爲教學媒介語。1990年,學校遷至白沙,以滿足新鎮對教育的需求,也開始招收男生及各種族學生,校名改爲海星白沙中學。九年後,校名改爲海星天主教中學,以反映它由教會創建的曆史。
吳瑞環指出,學校的變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新加坡不同階段的發展,但學校教師對價值觀教育的堅持,以及關注每一名學生成長的信念始終沒變。
目前是慈善機構Majurity Trust執行董事的陳明宗(42歲),一直感激母校教師的教誨,他是海星天主教中學1990年招收的首屆約60名男學生。他對當年一名對紀律要求嚴格,令許多學生敬畏的華文教師郭誠實,印象深刻。
“學校之前只收女生,來了我們一群頑皮男生,管教起來不容易。郭老師時常形容我們是‘一群猴子’,而自稱‘孫悟空’的他,確實有一套調教頑逆男生的方法。他雖嚴厲,但很關心我們,下課後時常和我們打籃球,潛移默化地給予引導,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自認年幼很叛逆的陳明宗說:“有一回我態度無禮還頂嘴,郭老師當著全班對我嚴厲訓斥。如今回想起來,這樣的嚴愛教育,對學生品格塑造很重要,是讓我們不至于走上歪路的關鍵。”
鼓勵更多校友爲母校貢獻
郭誠實在2016年7月逝世,享年78歲。陳明宗隔年和同學合力出資設立“郭誠實老師母語獎學金”,學校去年爲四名母語成績優異的學生各頒500元獎勵,其中包括非華族學生。陳明宗說,設立獎學金是希望抛磚引玉,鼓勵更多校友爲母校做出貢獻。
兩年前就任校長的汪德祥說,學校圍繞校訓“忠誠仁愛”價值觀所建立的校風,還可從不少學生自動自發行善的熱忱中觀察到。
“例如,淡濱尼去年有間組屋發生火患,我們有一名學生認識事主,爲幫這個家庭渡過難關,他在學校支持下發動籌款,一周內籌集1300元。另一次,有一個班級憑良好品行獲頒200多元獎勵,他們沒把這筆錢花在自己身上,而是用來買文具,送給一個家庭服務中心援助的弱勢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