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大文學院副院長(特別項目)倫美教授領導的試驗項目團隊,去年7月開始和一家特需機構合作推出應用,通過地理空間科技的定位資訊數據,讓住在同個社區的看護者能互相聯系和扶持。
家裏有人突然患病,看護者往往會不知所措,也可能因找不到有相同經驗的傾訴對象而焦慮不安。南洋理工大學推出試驗應用,讓住在同個社區的看護者互相扶持聯系。
由南大文學院副院長(特別項目)倫美(May O. Lwin)教授領導的試驗項目,從2016年底開始,用一年向需要照顧特需者的30名看護者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困難與需求。
初步結果顯示,一些看護者的親戚朋友沒有照顧特需者經驗,所以不能理解看護者的困境,無法給予所需支援。看護者也不清楚去哪裏尋找可靠信息,只能自行摸索,或自己尋找支援小組。
倫美受訪時說:“照顧患病親人是沒有盡頭的過程。你不知道這個過程的長短,因此看護者承受著很大的身心壓力。”
團隊去年7月開始和一家特需機構合作推出應用,爲照顧特需孩童的看護者提供一個通訊、資訊和交換物品的平台。該應用使用地理空間(geospatial)科技的定位資訊數據,讓住在同個社區的看護者能互相聯系和扶持。
倫美說:“當家人患病時,他們或許不知道如何與照顧患有相同疾病的看護者聯系。社交平台如面簿不是一個完全安全的平台,因爲一些不法之徒可能會盜用貼文做壞事。這個應用能讓他們在安全情況下交流,並分享消息。”
目前,已有30名至50名使用者試用應用,研究團隊希望使用人數可在4月達到80至100名。倫美指出,團隊也計劃未來把應用升級,讓須照顧臨終病患的看護者參與項目。
南大李光前醫學院和人文學院日前聯合舉辦醫療溝通國際研討會,並在會上宣布與香港大學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進行醫療溝通的合作研究項目,找出最佳做法改善醫療領域的溝通模式。
《聯合早報》去年報道,新加坡醫藥理事會前年接獲159起針對204名醫生的公衆投訴,其中醫生對病人態度不佳的投訴增幅最大,共有29起,是2016年的近六倍。
南大人文學院院長陸鏡光教授說,同理心是醫患溝通的重要環節。“醫生的同理心能贏得病患信任。例如,如果一名病況較複雜的青光眼病患,檢查後需要二度進行手術,醫生的同理心會讓他們更願意接受治療建議,並有著安撫病人不安情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