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發 報道
沒有解釋業績出現的變化而引來新加坡交易所的詢問,是投資者應該注意的早期警訊之一。
企業治理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麥潤田,以及商學院客座副教授陳全來發布了一份最新報告——“避開挂牌公司的坑洞”,提出了幾個投資者應關注的早期警訊,旨在協助散戶檢查挂牌公司是否有潛在問題。陳全來曾在一家主要會計公司擔任夥伴。
報告獲得會計專業組織澳大利亞公共會計師協會(CPA Australia)的贊助。
協會昨天發布文告指出,散戶只能取得公開信息,例如挂牌公司的常年報告和企業信息發布,而且分析企業治理和財務報表的能力有限。
麥潤田說:“這個報告旨在幫助散戶投資者,通過公開信息,看到危險信號,以便提高警惕及避免虧損,或把虧損減至最低。這些危險信號,經常在企業發生大醜聞和倒閉之前出現。這個報告確認的許多危險信號,與我自己在篩出問題公司的經驗相符。”
投資者應該注意的一些主要的早期警訊是:沒有解釋業績出現的變化而引來新加坡交易所的詢問;在外國注冊;更換保薦機構(凱利板挂牌公司必須有保薦機構);獨立董事參與表現獎勵計劃(例如股票選擇權計劃)。
散戶要考慮四方面,以確認警訊和紅旗:業務模式(Business model)、企業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信息披露與報告(Disclosure and reporting)以及事件與交易(Events and transactions)。
投資者應該檢驗公司的業務模式,了解業務和其增長潛能以及業務可持續性。該報告推薦投資者詢問和思考的一些問題包括,公司是否在業務高峰時上市、是否采取時髦的業務模式。
企業治理則涉及投資者對公司的股權結構、董事會和管理要員、薪酬政策以及風險管理的了解。信息披露與報告涉及的包括披露的及時性、延期舉行股東會議以及審計前後業績數字的差別。投資者也應該關注公司突然走多元化路線、快速進行系列的收購、利益相關交易等事件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