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中國即將設立第八個省市級雙邊合作理事會——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而且最快有望今年5月召開首次會議,開啓新加坡與中國第一大城市的制度化合作新時代。
據《聯合早報》向多名知情的商界和學界人士了解,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的籌備已進入最後階段,有望在本月下旬簽署合作備忘錄,理事會將由我國財政部長王瑞傑和上海市長應勇分別擔任新方和滬方主席。
新加坡與中國現有不同層級的合作機制,除了副總理級的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還有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以及新加坡和廣東、江蘇、遼甯、山東、四川、天津和浙江七個省和直轄市成立經貿理事會。現有七個經貿理事會都分別由新加坡一名部長和中國一名省部級高官出任聯合主席。
新滬全面合作理事會的構想是在去年首次對外公布。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去年9月在新加坡召開會議時,雙方決定在部長和市長層級設立一個委員會,讓新加坡與上海的合作制度化。
在更早前的去年4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上海與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會晤時,雙方同意在教育、科技、醫療和醫藥研究、金融服務及城市規劃和管理等方面加強合作。
合作料超越傳統經貿領域
根據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的命名所透露的信息,兩地接下來的合作,預計將超越傳統的經貿領域。上海一名熟悉情況的商界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按照這個理事會的框架,新滬雙邊合作很可能涵蓋金融、科創、營商環境等六大板塊。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前天在中國《當代世界》月刊發表文章闡述新中關系時,也提到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將讓新加坡協同參與長三角發展並做出貢獻”。
談到新滬合作,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長陳企業認爲潛力巨大。
陳企業昨天受訪時說,上海未來將取代香港成爲中國最大的岸內和岸外金融中心,新加坡對金融市場監管的經驗豐富,能與上海展開良好互動。
他相信,新滬在基礎設施投融資的合作空間廣大,新加坡尤其可從第三方的客觀角度提供可行性評估,協助“一帶一路”項目避免“債務陷阱”等問題。
今年1月,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已經同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通過研究爲新滬未來合作出謀劃策。
新加坡也已受邀以主賓國身份,參加下個月在上海舉行的浦江創新論壇,新滬全面合作理事會首次會議因此很可能會在論壇期間召開。
上海《解放日報》上個月報道,浦江創新論壇將在5月24日至26日舉行,新加坡和河北省是主賓國和主賓省。論壇將促進新中兩國科技交流合作,聚焦京津冀、長三角兩大區域創新發展以及雄安新區建設。
報道稱,論壇將邀請新加坡政界、學界、商界高層人士出席,促進兩國科技夥伴關系,推動生物醫藥、智慧城市及數碼經濟等創新技術領域的交流合作。
(記者是《聯合早報》上海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