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局將在下半年,展開害蟲管理行業人力調查,更好地了解害蟲管理、清潔與廢物管理三大環境服務行業的共通之處,以及職業流動性。
害蟲管理業正式納入環境服務業轉型藍圖,借助高科技創新技術改變工作性質,以提高行業吸引力。
國家環境局將在今年下半年,展開害蟲管理行業人力調查,更好地了解害蟲管理、清潔與廢物管理三大環境服務行業的共通之處,以及職業流動性。
這意味著,環境服務業員工今後有望通過培訓等轉型計劃,具備更多元的技能,在任何一個環境服務行業中都能勝任工作。
該局接下來會與業界夥伴攜手探討,並推出可協助害蟲管理公司轉型的策略,同時正確引導業者申請所需的各類津貼。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天(4月24日)爲城市害蟲管理研討會致辭時宣布上述消息。
2017年底出台的環境服務業轉型藍圖,集結衆多部門、業界、工會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制定12種轉型策略和33項發展計劃,推動業務創新,鼓勵業者更廣泛地采納科技;提升環境服務業工作隊伍的整體技能;提高生産力,協助本地業者國際化。
馬善高指出,害蟲管理行業與率先加入轉型藍圖的清潔和廢物管理業者面對了類似挑戰。但環境服務業有巨大的轉型潛力,三大行業今後可通過轉型藍圖,取得更大的協同效應,提升工作效率和生産力。
爲確保害蟲管理業者有能力提供高素質的滅蟲服務,環境局去年也和業者展開咨詢活動,收集現有的作業方式和業者執照申請挑戰等情況,並將在稍遲時候公布咨詢工作的評估結果。
新加坡害蟲管理協會主席曾永裕(60歲)受訪時認爲,業界加入轉型藍圖將是一大推動力,有望讓害蟲管理工作“改頭換面”,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
他說:“滅蟲工作並不討好,我們也知道不可能請到大專生一天到晚在戶外噴灑殺蟲劑。但今後有了高科技設備和技術,一些害蟲管理工作不需要親自到現場,只需在辦公室檢查電腦系統,生成報告給客戶,這或許對年輕人有比較大的吸引力。”
他說:“我們現在的培訓課程主要在課堂進行,比較少實踐的內容。如今除了常見的害蟲如蟑螂和老鼠外,臭蟲和頭虱近年來也有增加的迹象,加上有不少處理蛇類的案例,這些都應該納入培訓課程。而且,一些公司也面對了無法及時請到外籍員工的問題,如果我們能找到解決方法,對公司申請執照也會有所幫助。”
另一方面,環境局昨天也宣布,有意擴大環境衛生管理員(Environmental Control Officers)計劃,並邀請購物商場自願參與試驗,以評估在商場環境落實計劃的可行性。
環境衛生管理員計劃目前只限建築業,由建築公司業者委任公司職員或另外聘請環境服務公司,負責環境衛生的檢查和監督工作。
本地現有超過2600名環境衛生管理員。據了解,建築公司一般只聘請一名管理員。
豪傑服務有限公司總監李思川(42歲)擔任環境衛生管理員已超過10年。他受訪時說:“我的工作主要負責檢查建築工地是否有積水,預防伊蚊滋生。如果發現有積水,就會馬上通知負責的工地主管,再請現場的工人動手清除。在商場中推行相同計劃,我覺得很有必要,但人手可能是一個挑戰,因爲爬上假天花板檢查就需要兩個人進行。”
城市害蟲管理研討會由害蟲管理協會主辦,約400名國內外害蟲管理業者參加活動。協會目前約有70多個會員,占本地害蟲管理業者總數的八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