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上線●輕松談課題
我國有意打造的智慧國是個不讓科技操縱一切,而是凡事可利用科技做得更便利、做得更好,並繼續保有人情味的溫馨家園。
李顯龍總理日前接受新傳媒專訪被問及我國發展成智慧國後會是個怎樣的國家時,闡述了上述他理想中的智慧國願景。
大趨勢必然帶來新工作
總理雖然認同某些工作會被科技取代,但他認爲國人應該有信心,因爲這個大趨勢必然會帶來新的工作和發展機會,而國人要做的是掌握這些新技能,在新工作機會出現時就能把握機會。
主持人舉例,新聞行業已出現人工智能合成女主播、本地公共交通業也開始測試無人駕駛車輛等,下來可能就會導致這些行業的員工失業。
總理說:“我想沒那麽快。人工智能讀新聞可能沒那麽難,但人工智能去准備、采訪、寫新聞稿就沒那麽簡單……巴士司機不止是駕巴士,同時也照顧乘客。我們的地鐵其實不需要駕駛員,但我們發現沒有駕駛員雖然可以運作但不理想,因爲無法跟乘客交流,發生狀況時也不能馬上反應,所以它雖然是無人駕駛的,但我們還是把一個人放在裏面。”
其中一個積極應對科技顛覆的領域是銀行業。總理說,由于銀行的自動提款機功能增加了,而接見顧客的櫃台變少了,有銀行就重新培訓櫃台工作人員,例如他最近遇到一名以前當出納員,但已轉做負責協助提款機運作的執行人員。“他重新訓練後成爲提款機幕後的人,你用提款機時若出了問題,他的頭就會出現在提款機上幫助顧客。”
2014年初,時任總統的陳慶炎博士代政府發表施政方針演說時,宣布其中一個國家願景是借助新穎科技改善國人生活,全力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個智慧國。李總理在2017年分別在紅杉資本舉辦的科技創新活動和國慶群衆大會上兩度指出,智慧國的發展進度不理想,得奮起直追。
相隔兩年,李總理依舊覺得有些項目得迎頭趕上其他人。“我們要看別人走到什麽地方,我們也要盡量趕上,但不一定用同樣方式趕上。中國的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的做法不一定適用于新加坡,但我們應該以自己的方式趕上……可能喘不過氣來,但其實是做得到的。別人做得到,我們應該也可以做得到。”
總理在訪談中也透露出對政府部門一些科技産品了若指掌,包括人生旅程助手應用、停車應用Parking.sg,以及環境及水源部的天氣預測應用。“(天氣預測)應用可以告訴你今天下午是晴或是雨……過去30分鍾,新加坡哪些地方下雨,還有一個雷達地圖……我聽說這是新加坡人用得最多的。”
李總理2014年公布智慧國計劃時指出,我國教育體制必須教導學生編碼(coding)等技能。
主持人問總理編碼會否成爲下一代國人的第三語言,總理答:“不一定每個人都必須完全掌握編碼,但大家都該大概了解編碼,這不會很困難。幼稚班的嬰孩都能夠學。我上一次訪問的一個幼兒園有個小小的機器人,你可以把一個程序編進機器人,就是向前一步、向左一步、向前一步,亮一亮燈或發出聲音……你說走,他就會根據你的程序走出來,這是個基本的概念,小孩子都可以學到。我看這是有價值的,大家都該大概了解,不應有恐懼感。”
盡管科技帶來諸多便利,但總理認爲生活還是要有意義。主持人提到有些人把買餐食等生活點滴都交由科技代勞,這可省下很多排隊或出外的時間等。
總理回說:“自己必須去找生活的一些意義。你若覺得生活只是爲了舒適的話,那沒什麽意義……沒時間還是要想辦法(與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