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麗 報道
我國4月份的制造業增長放緩至兩年多的最低點,電子業則進一步萎縮。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昨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4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50.3,低于3月份的50.8。
3月份的指數一度扭轉此前連續六個月的下行趨勢。
制造業雖維持連續32個月擴張,但擴張速度放緩,指數也來到自2016年11月以來的最低點。
PMI是衡量制造業未來表現的指標,指數高于50顯示制造業處于擴張,低于50是萎縮。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指出,搜集到的信息顯示,本地制造商正因爲衆多全球不確定因素而面臨更大壓力。
該學院也指出,我國4月份制造業PMI下滑,主要是因爲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出、庫存和就業的增長放緩。完成品和進口指數的擴張同樣放慢。
投入品價格指數一度在3月恢複擴張,到了4月再次陷入萎縮。積壓訂單則連續第七個月萎縮。
4月份的電子制造業PMI是49.5,低于3月份的49.8,連續六個月萎縮。
從各項指標來看,電子業新訂單、新出口和工廠産出進一步萎縮,庫存、就業和投入品價格指數則由擴張轉爲萎縮。電子業的進口指數雖依舊萎縮,但略有改善;積壓訂單連續12個月萎縮。
中國經濟略顯好轉或許是轉機
大華銀行經濟師顔聖充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4月份的整體指數下滑,主要是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包括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以及全球電子業周期逐漸到了頂峰。
不過,顔聖充認爲,不久前公布的中國官方和財新制造業PMI皆顯示,中國的制造業連續兩個月擴張,“這可能是一些潛在的複蘇迹象。”
顔聖充說,中國是我國最大貿易夥伴國,去年占12.9%。中國經濟穩定,有利于我國的制造業和出口。
由于短期內電子制造業仍未見改善,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認爲,我國第二季的制造業增長可能持續出現些微萎縮。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李主禮指出,區域內多個市場如韓國、台灣和泰國的電子出口持續疲弱。整體商業環境也依舊很不確定,使到企業延後資訊科技設備的支出。
李主禮認爲,第二季的PMI數據估計還是疲弱。即使中美能在今年6月達成貿易協議,我國今年下半年的制造業和出口複蘇可能是緩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