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在印尼的閩籍鄉親占大多數,曾有一些誇張的評論說,華人控制了印尼的經濟命脈,而印尼60%華人是閩籍。
祖籍泉州晉江的黃氏兄弟黃惠祥、黃惠忠是印尼首富,資産總值已達150億美元,是印尼首屈一指的超級富豪。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兄弟倆億萬財富,主要來自香煙工業和BCA銀行,他們創辦的針記國際集團公司是一家涵蓋房地産、銀行、電子産品、煙草、通訊、棕榈油等衆多領域的跨國大型企業。
如此低調的他們爲何能蟬聯印尼首富,在他們龐大的商業帝國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財富故事?
1、火災燒掉了第一桶金
創業父子兵,黃氏兄弟的商業帝國,還要從他們的父親黃維源創建的針記丁香卷煙作坊說起。
黃維源,祖籍福建,早年移居印尼,195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黃維源從當地一家破産的卷煙廠那裏購買了針記品牌,最初該品牌叫“唱針”,黃維源將其簡化爲“針”,“針”也就成了黃氏家族的第一個品牌。
黃維源接手的這家卷煙作坊規模很小,但是他很珍惜這個創業機會,親自帶領10名工人不分日夜的在工廠打拼。
黃維源研發出來的丁香煙具有緩解人體部分疼痛的神奇功效,由于效果明,顯推出不久便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隨著銷量越來越好,工廠的規模也不斷擴大。短短的幾年時間,就成爲印尼當時著名的香煙品牌。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63年一場特大火災將黃維源多年苦心經營的煙廠焚燒殆盡,過度悲傷的黃維源不久便離開人世,整個家族企業的重任一下子就落在年輕的黃惠祥、黃惠忠兩兄弟肩上。
2、兄弟齊心合力重振家威
哥哥黃惠祥于1939年出生于該省的古都斯,弟弟黃惠忠1941年出生于該省的三寶壟。兩兄弟很小就開始協助父親參與卷煙廠的業務,在管理卷煙廠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針記香煙廠標志
經過兄弟倆幾年的共同努力,終于把卷煙廠經營得紅紅火火,業務蒸蒸日上。他們生産的針記品牌香煙不僅在印尼國內銷量很好,且1972年開始出口美國、日本、荷蘭。1975年,第一根由卷煙機生産的針牌過濾嘴香煙在古都斯問世。
隨著生産的發展,兄弟倆對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非常清楚單一的産品對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而且充滿著許多意想不到的風險。
3、多元化發展打造商業帝國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黃氏兄弟開始將針記煙廠的業務多元化,企業經營範圍不斷擴大。此後,憑借出色的商業嗅覺,黃氏兄弟不斷擴大集團的經營範圍,如今針記集團已發展成爲涵蓋地産、銀行、煙草、通訊、電子、棕榈種植等多領域的龐大商業帝國。
在地産領域,黃氏兄弟最廣爲人知的,就是占地64萬平方米的大印尼購物中心綜合配套項目。如今項目已發展爲擁有東西兩棟相連而成的八層購物城,甚至有人將它稱爲東南亞最大的購物廣場。除購物場所外,這一大型綜合設施還包括五星級的凱賓斯基酒店,高56層的中亞銀行大樓,以及一棟57層樓的凱賓斯基公寓。
據印尼商業雜志《亞洲環球》在2010年的報道,針記集團目前的旗艦産業是印尼第三大銀行——中亞銀行(Bank Central Asia)。從中亞銀行的小股東逐漸變身爲控股股東,黃氏兄弟表現出了出色的商業管理和資本運作能力。中亞銀行在亞洲銀行中排名118位,在印尼排名第三,是該國最大的私有銀行。中亞銀行現已成爲黃氏兄弟最大的收入來源。
雖然兩兄弟富可敵國,但彼此卻不分你我,而且一直保持著樸素低調的生活習慣;雖然年逾古稀,卻退而不休。
黃惠祥、黃惠忠,這對低調的印尼首富兄弟,究其成功因素,有這幾個方面可供借鑒:
1、成功的秘訣就是刻苦工作
盡管富可敵國,黃氏兄弟始終保持低調的作風,談到成功的原因,黃氏兄弟相信自身的奮鬥。黃惠忠強調刻苦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你問我的興趣愛好是什麽,那很簡單:工作,工作,再工作。”
對于自己的成功,黃惠忠認爲關鍵是誠信,“絕對不要破壞別人對你的信任,一旦你這麽做了,沒人會和你做生意。”他也看重專業的力量,他經常指派專業人士處理事務,但這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我總是任命審計員嚴密監督著各項商業活動。”
2、市場化的信仰
公司治理問題,經常是人們質疑家族企業的重要方面,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家族企業“機會主義”傾向比較強,過于依賴人際關系的確定性代替市場的不確定性;其中,扭曲的政商關系就是一大诟病。
印尼是農業大國,又是一個卷煙生産和消費較爲特殊的國度,煙草産品以丁香煙爲主,其消費量占世界銷量的95%,依靠煙草和以煙草爲生的人口達2000萬,煙草業成了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
自1991年起,印尼對丁香煙實行專賣,壟斷丁香煙買賣,針記就大受沖擊。重壓之下,逼迫黃氏兄弟加速産業的升級改造,以競爭贏得市場;而當印尼後期趨向開放與公平,針記就表現出更旺盛的生命力了。1998年5月蘇哈托下台後,不少與他關系密切的企業都被清算,但崇尚市場力量發展起來的針記,卻從那時起不斷超越前進。
3、越捐越有錢的針記基金會
也許有人會說,靠煙草盈利是一種“罪惡錢”,吐出一些錢做些好事本就應該。可大家不妨細加思量,類似的大公司有的是,可有誰自動去做公益?又有多少不是“表演式的公益”?
黃氏兄弟1986年成立針記基金會,主要關注體育、教育、文藝和保健領域,還包括印尼的救災、捐血、防止登革熱、免費割除白內障等社會福利活動。印尼羽毛球運動的成就,其實並非來自國家的栽培,而是私人企業資助,而針記基金會就是此中佼佼者。
第三,做“家文化”的堅定踐行者
黃志勝,1970年出生,印尼針記香煙集團董事局董事長黃惠忠的長子,是印尼出生的“僑二代”,也是黃氏家族第5代人(從高祖黃興祥算起),也是針記的第三代接班人,現任針記企業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若說黃氏家族在印尼所取得成功,歸結于他們是“家文化”的堅定踐行者。
黃志勝的第一代高祖黃興祥,生于1821年,清嘉慶年間從福建移居到印尼中爪哇島,靠當搬運工、擺地攤爲生;到了第二代曾祖黃集仁,1925年,他們舉家移居中爪哇省南旺市。第三代黃維源(又稱黃渭源),通過收購荷蘭人即將倒閉的香煙廠,創辦了家族企業“針記”。
萬丈高樓平地起,五代人從無到有、不屈不撓地耕耘,才取得了今天成就,秉持的就是勤奮堅苦、刻苦耐勞的家文化。
以家族親緣關系爲紐帶,黃氏兄弟創立自己龐大的商業帝國,作爲“家文化”的堅定踐行者,他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一代代堅實有力傳承著。
今天,黃志勝、黃志忠、黃志行等針記家族企業的第三代,正續寫著父一輩兄弟創業的傳奇。看來,與夫妻創業、父子創業相比,只要注重做好頂層設計及股權分配,兄弟創業可能還走得更穩健、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