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傳染病中心高級顧問醫生林寶蓮副教授把團隊的迅速反應,歸功于本地對全球各種傳染疾病趨勢的長期觀察,以及對相關資訊的掌握追蹤。
僅靠一通電話,國家傳染病中心高級顧問醫生林寶蓮副教授心裏已有數,本地極可能出現了首例由境外傳入的猴痘症。她與醫療團隊迅速啓動應對機制隔離病患,以及曾與他有近距離的接觸者。
感染猴痘症(monkeypox)的38歲尼日利亞男子,本月8日確診後,在傳染病中心的負壓隔離病房留醫至今,康複情況良好。
國家傳染病中心高級顧問醫生林寶蓮副教授與醫療團隊日前接受媒體訪問,說明了團隊如何在第一時間鎖定猴痘症。
林寶蓮說:“那個星期我剛好是值班醫生。當天陳笃生醫院急診部同事致電轉述這名患者的病情,說他的臉部和上半身已出現皮疹和水泡,體溫37.7攝氏度,沒有明顯發燒。我本來還在琢磨會不會是拉薩熱(Lassa fever),後來知道他來自尼日利亞,結合旅遊曆史和發病症狀,當下就比較肯定他感染了猴痘症。”
醫護人員安排男子住院隔離的同時,隨即把他的皮疹樣本送去設于傳染病中心內的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分別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和電子顯微鏡化驗,最終確診了病情。
從男子送院到病情確診,整個過程不超過30個小時。
林寶蓮把團隊的迅速反應,歸功于本地對全球各種傳染疾病趨勢的長期觀察,以及對相關資訊的掌握追蹤。
猴痘症主要在非洲國家發病,尼日利亞前年經曆了一次較大規模的疫情。不過,美國在2003年時,出現全球首例在非洲大陸以外發現的猴痘症病例;去年,英國和以色列分別出現三起和一起確診病例。
林寶蓮說:“猴痘症近年來開始在非洲以外的地區出現零星病例,它屬于一種新興傳染病,因此我們非常關注病情發展,也爲這一天的到來時刻做准備。所以,當我們得知這名患者來自尼日利亞時,加上他的症狀典型,我們已做好了心理准備。”
膿液結疤期間最具傳染性
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透露,男子送醫時在本地已逗留了約一周左右,臉部、上半身、手掌和雙腿陸續出現皮疹和水泡,一些則已開始結疤。
梁玉心說:“病人出現皮疹和水泡後,流出的膿液以及結疤期間是最具傳染性的。由于這是本地首起病例,我們只能根據醫學文獻做出謹慎判斷和安排,所以我們會等待病人身上的痘疤完全消除後,才會讓他出院。”
國家傳染病中心大樓今年5月才全面投入服務,梁玉心指出,本地出現首例猴痘症是對新大樓設施和醫護工作流程的一大考驗。
她說:“正可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新大樓的分區設計,有助我們在爲接觸過猴痘症患者的人進行檢查時,能和其他病人分隔開,把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新大樓把重要的研究化驗設備聚集在一處,以同時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和電子顯微鏡化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們才能在短短六七個小時內確認病毒。”
18人隔離期前天結束
截至前天(21日),在國家傳染病中心接受監督的22名猴痘症近距離接觸者都沒有出現感染症狀,其中18人的隔離期前天也已順利結束。
衛生部回複媒體詢問時透露,這18人自從接觸猴痘症患者後至前天已有21天,也就是疾病潛伏期的最長期限。至于其余接觸者的隔離結束日期各異,最後一名接觸者最遲會在下周二(28日)完成隔離。
猴痘症知多少?
典型症狀:猴痘病毒與目前已絕迹的天花(smallpox)病毒同屬于正痘病毒。猴痘的典型症狀是發燒、頭痛、皮疹和水泡會從臉部開始擴散到身體軀幹,疹子通常在14天後結痂。有時候也可能造成嚴重後遺症如肺炎、敗血症、腦炎,甚至是因眼睛發炎引起的失明。
病毒潛伏期:5天至21天
如何分辨:猴痘症患者的皮疹和水泡最先從臉部開始長出,若與水痘小而密的特征相比,猴痘症的疹子比較大,數量比較少。
傳染性:猴痘症主要由動物傳給人類,病毒也有可能人傳人,但傳染途徑較有限,只有當病患出現症狀時才會傳染,特別是當皮疹和水泡流出膿液,以及在結疤期間最具傳染性。
治療方法:目前沒有藥物可治療猴痘症,也沒有疫苗可打。住院隔離期間院方僅能給予支援護理,患者一般得靠自身免疫力對抗病毒,在發病後約14天至21天就會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