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不是人手的替換,不是財富的轉移,也不是權柄的交接。接班人之所以那麽重要,因爲承接的是前人用勞力去耕耘、花時間去拼搏、耗心血去呵護,可以說幾乎是付出生命來實踐的願景。只要願景得以延續,無論是對家人的眷顧或只爲留下一片淨土,那麽一切或許都值了。本期“說商道事”邀請五位企業家分享他們的體會與心得。
父親當年說放就放
胡向礽,永健集團董事經理,46歲
- 第三代繼承人
- 喜愛心理學,相信它能治愈許多問題
- 投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爲心靈充電
永健集團與三腳標清熱水雖是爺爺和父親的心血,但決定交棒後,父親的果斷與笃定著實讓我欽佩。父親在世時,雖然名義上仍然是董事經理,卻將公司主控權交給我和另一名家族成員。這種說放就放的大膽做法,不僅讓我們有足夠的空間做新嘗試,還有足夠的空間犯錯,允許我們從失誤中真正地學習到東西。
更重要的是,這麽一來,生意才能真正地從第二代人手中傳給第三代。傳承的意義,不是誰聽誰的指令,而是連區域的合作夥伴都很明確地知道究竟是誰在掌舵。因此,第二代的姿態要很明確,對任何人的任何要求,都要表明交由第三代做主。久而久之,不僅我們有了信心,就連生意夥伴也對我們深信不疑。
下一任接班人不一定是自己孩子
至于下一任的接班人,並不一定是我們的孩子。首先,他們目前年紀都太小。我自己的孩子最大的只有12歲,弟弟的孩子就更年幼了。再說,他們長大後有學曆,可以自己闖一番事業,未必對家族企業感興趣。
其實,我們已經設定審核人選的框架,對所有家族成員一視同仁。第一,我們相信對任何人要有至少10年接觸,才能認清這個人。第二,下一代必須出去闖,而且一定要升上至少經理級職位,才能到我們的公司來應征工作。
這是爲了確保我們納入最合適的人選。我們不考慮下一代在畢業後直接加入公司,主要有幾個顧慮:擔心他們進來後才發現不適合,到時要求他們離開必然傷及感情。我們也排除從小培訓的做法,因爲即使有培訓也未必適合家族企業,同樣會傷感情,甚至弊多于利。因此才設定他們得先在外頭磨練,並且拼出成績,才可向家族企業跨進一步。
我們也考慮過找外來人才或專人管理公司,但目前暫時沒有往這條路走。無論是家族成員或外來人才,他們都要遵循我們的經商原則和理念。
要讓員工共同擁有公司
鄭淩霄,通用濾器總裁,49歲
- 第二代繼承人
- 以當爸爸爲主,當老板爲副
- 采取用人不疑原則
我雖然不排除五個孩子在長大後加入公司的可能性,但孩子們的學識與志向極有可能把他們帶往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繼承公司的概率不大。因此,我更注重的是在公司內尋找及栽培接班人。
我對待員工,采取用人不疑的原則,因爲我相信沒有人會刻意犯錯。我以“過度信任”(over-trust)的方法,分配各自的工作與任務。這種幾乎完全授權的做法,不僅讓大家能更快捷、更自主、更有信心地把事情辦好,還訓練他們獨立思考與運作的空間,也提供了我觀察他們的機會。
當然,意外與過失在所難免;在發現問題後,盡量以一種平心靜氣、開誠布公的心態來交代與檢討,事情總能圓滿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漸漸傾向于彼此包容、相互諒解。我想傳承下去的便是這樣的公司文化。所以說,公司打從一開始,就必須謹慎地招攬人才,然後極力留住人才。
我的傳承願景還包括逐步把公司,轉型爲員工共同擁有的公司,這樣一來公司具備可持續性,還可同時守住公司文化。例如,員工持股計劃便是一種讓員工成爲企業擁有者之一的方法。在公司給員工提供股權,通常不會給員工帶來前期成本。這項計劃還可分爲兩種持股法:可傳承的股權和不可傳承的股權。
看孩子是否吃得起苦
林啓源,志成油廠執行董事,51歲
- 第三代管理人
- 身爲長孫,自小受爺爺熏陶
- 攻讀商業管理,情牽機械工程
當初,爲了開眼界、長知識,我選擇在外頭打工,直到四五年後爸爸對我說“我年紀大了,你再不回來,我搞不定”,我這才重返家族企業。
爺爺在1971年把公司股權分成11份,分給10個兒子和一個侄兒。後來,爺爺還時常當著爸爸和叔叔們的面說,將來一定要把家族生意傳給我。
這是傳統觀念,許多家族企業都是如此。但我覺得做出任何決定前,要先問自己幾道問題:我有沒有興趣?我有沒有這個能力?我有沒有這種想法?如果沒有興趣、沒有能力,未必可以做得好。那我自己呢?以後會不會也傳給孩子?任何結論都言之過早。
我女兒今年才13歲,兒子11歲。有意思的是,兒子6歲時問了一道讓長輩震驚的問題。他看見太公把生意傳給爺爺,爺爺又傳給爸爸,他便問:“以後是不是要交給我?”女兒也跟著問;“那我呢?”
我的回應是:“那要看你能不能吃得起苦。”家族生意沒那麽簡單。將來他們如果有興趣、有能力,我當然想讓孩子來做。但在那之前,一定要把書念好。如果姐弟一起加入公司,可以分工合作,打理不同業務,或分別負責外勤及內勤等等。
不過,經營權和擁有權要劃分清楚。我們不排除聘請外來專業人才的可能性,給予對方管理公司的經營權。
心疼父親辛勞 轉念加入家族生意
邬春玲,兀蘭運輸服務公司財務總監,46歲
- 第二代管理人
- 心系美術與繪畫,願有一日能修讀相關課程
- 外表嚴肅,不苟言笑;內心熱情,活潑好動
父親白手起家,當年與兩個夥伴一起創業時, 僅從一輛車開始做起,直至發展到今天的規模。爲了讓我們衣食無憂,他在我們小時候總是在外奔波,很少有機會陪伴我們姐弟妹三人,參與我們的成長過程。
我雖是長女,當初並沒有一畢業就加入家族生意的念頭。我向來都很喜歡服務業,以前還會趁學校假期到餐飲業打工,甚至想報讀有關酒店餐飲業課程。但父親覺得那個行業太辛苦,于是我便轉去念會計。跟其他同學一樣,畢業後便開始爲一些公司做賬。
後來決定加入家族生意,主要是因爲心疼父親。反正我到哪兒都是做賬,爲何不在父親公司工作?我還希望通過這個途徑,換取更多與他相處的時間,好好彌補錯失的歲月。于是,我在2001年加入公司, 迄今都已18年了。
除了我們家,其他兩個夥伴的家庭成員也在公司工作,各自負責不同崗位。雖然沒有血緣關系,父親希望我們所有人能夠像他們三個夥伴一樣,保持良好親近的關系。畢竟,我們大家相處的時間比跟其他人都還要長。父親還特別交代,要我們把員工照顧好,同時堅守我們一貫的原則:服務要好、對合作夥伴的承諾一定要做到、不要拖欠債務等等。
至于傳承,我兩個孩子都還小,他們將來或許也有自己的想法與道路。但是我的父親常說,要時不時、有事沒事都帶孩子到公司走動,就像他當年帶我們到公司去一樣。
肩負父親叮囑和寄望
劉禧旦,加東花卉董事經理,61歲
- 第二代繼承人
- 熱心社區活動30多年
- 如切華語講演會創會會長
家族生意傳到我手上,可以算是第二代,也可以說是第三代。
最初,爺爺是靠幫私宅的花園種花來養家糊口。我的父親身爲長子,自小就一邊上學一邊幫忙爺爺。後來培植的花越來越多,那些私宅花園用不著的,父親就提議在五腳基擺個小攤售賣。結果生意很好,便轉換成半個店面,再後來便拿下整個店面來做生意。
父親有想法又肯拼,才一步步把生意擴展至目前規模。所以說,雖然是爺爺先種花,但卻是父親開公司做生意。
父親很早便立了遺囑,把九個兄弟姐妹的公司股權都分配好了。股權絕大部分留給長期在家族企業中耕耘的大姐、二哥和我。
對我來說,我繼承的不只是股權,還有父親的叮囑和寄望,繼續發展公司業務,同時幫忙照顧整個家族。
現在的我還准備繼續工作十幾二十年,不過,是時候訓練下一代接班人了。除了要有興趣,他們必須吃得起苦、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並且認真學習以對公司做出貢獻。
年輕一代對花圃興趣不大
雖然我們向來歡迎年輕的第三代孩子加入公司,但他們多數對花圃興趣不大。我正在鼓勵自己的長子和幼女來接手部分業務。再過兩三年,待我完成公司重組,幼女從海外留學歸來,就會安排他們兄妹倆同時加入公司。
既然是家族企業,股權自然要留在這個家族中。即使將來請專人來爲我們擬定策略、打理業務,擁有權依舊握在家族成員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