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理說,我國不只需要夯實的工程基礎,也需有頂尖的工程能力,不但要吸引和招攬工程師,也要打造具備頂尖科技公司技術能力的團隊。
我國必須具備強大的工程能力和招攬到具備足夠科技知識的領袖及管理人員,才能朝落實智慧國願景邁進。
李顯龍總理昨天(6月26日)出席智慧國峰會,在其中一場座談會作開場致辭時指出,智慧國願景是我國繼續作爲出類拔萃國際都市的“重要戰略”,他也就如何實現智慧國願景列出三大要素。
三大要素實現智慧國願景
李總理說,我國不只需要夯實的工程基礎,也需有頂尖的工程能力,不但要吸引和招攬工程師,也要打造具備頂尖科技公司技術能力的團隊。
亞細安的數碼經濟到了2025年總值預計達2400億新元。李總理說,亞細安科技領域正蓬勃發展,本區域有許多獨角獸企業和科技起步公司,我國趁這個時機提升科技工程能力正合時宜。
公共部門在這方面必須向私人部門看齊,甚至做得更好。李總理也指出,我國大學培養了更多信息科技領域的畢業生,畢業生素質也不斷提升。
此外,我國還需吸引人才,甚至讓海外工作的新加坡人回國貢獻。
昨天的座談會以“數碼‘如常時代’中下一代領導的挑戰”爲題。李總理指出,我國的公共和私人部門皆需要更多掌握科技知識的領袖和管理人員,並讓更多工程師擔任最高的領導位置。這些專才對科技課題有較敏銳的認識,這也能讓他們在科技發展和采購等決定上作出正確的判斷。
“如此我們才知道要對科技團隊提出什麽樣的要求,才知道什麽時候需要引進新科技,顛覆已有的運作程序”。
李總理說,這些領袖也能招攬到有能力的科技人才,讓他們帶來影響。
總理的一席話引起與會者積極回響,多名與會者在對話環節就此提問,包括政府培養科技人才的策略,及如何鼓勵年輕人把握科技領域的機遇。
有與會者提問,中國以龐大的市場,每年培訓出數以百萬計的工程師,新加坡是否也能提供同樣的機遇。
李總理答複時說,全世界縱有數千萬名工程師,但新加坡需要更多這個領域的人員,尤其是具備高素質的工程師。
“科技公司付給工程師的薪酬非常優渥。我指的不是40、50歲的高層人員,而是20多、3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的生産力也非常高。這也反映了,市場上並非充斥著能在這麽高程度完成工作和發揮功能的人。如果你有才幹,就能有非常好的職業道路。”
應保持開放心態迎接變革
除了提升能力和招攬人才,李總理也再次呼籲國人以開放心態看待科技帶來的變革,而不是畏懼改變。
他指出,新加坡必須秉持理性、透明的社會理念審視和解決問題,即便是新穎、脫離傳統的解決方案,也應做好采用這些方案的准備。
“人們必需理解科技的風險,包括在網絡安全、隱私和網絡假信息等方面。但國人也不能抱持反科技或反科學的心態,因爲這會拖緩發展,最終使我們沒落。”
對話主持人、麥肯錫全球榮譽執行合夥人鮑達民(Dominic Barton)也請李總理從自身經曆,分享他對轉型過程中應具備什麽重要技能或心態的看法。
李總理說,改變並不是取得了一次重大突破即告完成,而是不斷地重塑和再造。
“我們必須能接受新的做事方式,對組織和工作程序做出改變,才能從現在新的可能性中全面獲益……如果不重塑自己,讓其他人把我們樹上的果實取走,那我們所剩無幾。”
總理問答錄
■談中美貿易摩擦
問: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在一篇評論中提到中美之間的“經濟鐵幕”,也有人把它成爲“分裂網”(splinternet)。這對本區域6億人口會有什麽影響,你又會給出什麽樣的建議?
答:我們並不處于能提供建議的位置,不管喜歡與否我們都受局勢變化影響。希望這兩艘大船的掌舵人謹慎考慮他們確切想要做什麽……雙方如果出現分歧,或是所謂的“分裂網”,你有你的科技,我有我的科技,我也不把我的科技與你分享,他們只會各自擁有自己的科技,那作爲第三國我們能怎麽辦?需要一個人帶兩台手機已經算是最不麻煩的了。這更意味我們很大程度上得犧牲作爲人類整體,一起取得科技進展和突破並爲共同問題尋找新方案的合作,外加還要彼此制衡,消耗精力。這對全世界來說是非常壞的消息。
■談禁止男性同性性行爲的刑事法典第377A節條文
問:本區域什麽時候才會支持打造更多元、包容的勞動隊伍?粉紅點本周六登場,希望到時能看到更多人前來支持打造本地多元的勞動隊伍。
答:我們是開放的社會,大家也知道本地的規則。無論你是什麽性取向,都歡迎來新加坡工作。有些人對第377A節條文有看法……這個條文在一定時間內還會留在律法中,但它並沒有阻礙人們的生活,也沒有阻止粉紅點集會每年舉行。這就是社會的現狀。我們不是三藩市,也不像中東某些國家,我們社會大約處于兩者的中間點。這個社會就是如此,而我覺得這個框架裏我們完全有可能打造充滿活力的科技和文化環境。
■談編碼興趣
問:你擁有電腦學的背景,也編寫過超強的數獨(sudoku)破解程序。接下來你還想編寫什麽程序?
答:這太難了。這些都是能一次過完成的事,但要成爲高産出的工程師,你需要做很多事,借助多方面的知識。甚至在編寫任何程序前,你在源程序開頭寫入的編碼就已經是數千人年的結果,如編碼包、應用程序接口(API)、遠程過程調用和其他系統等。可惜我現在不在這行,但可能我退休後會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