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相像雞蛋、味道像雞蛋,實際上卻不是雞蛋的雞蛋替代品,令到美國考察的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贊歎不已,也加強了他對新加坡增加本地食物生産的信心。
他昨天在個人面簿頁面貼文說,他在舊金山參觀了一家專用植物制作蛋黃醬與雞蛋等食品的公司,並品嘗到一道獨特的美式“炒蛋”。
這家食品科技公司名爲JUST(剛剛的意思),透過前沿科技,用植物創造原本來自動物的食品。像馬善高品嘗到的美式“炒蛋”,它其實是用綠豆蛋白質制作的雞蛋替代品烹煮而來。
談到這道“炒蛋”,馬善高說:“賣相像雞蛋,味道像雞蛋,炒起來也像雞蛋!JUST的科學家在綠豆蛋白質裏找到一種特質,讓食品炒起來松軟,跟雞蛋沒兩樣。”
他說,該雞蛋替代品不含膽固醇,科學家也在繼續改良它,並注入更多營養。
“淨化”肉品減排溫室氣體
馬善高也參觀了另一家名爲Memphis Meats的公司,了解它如何利用動物部位的特質,在實驗室裏培植“淨化”肉品,以削減生産肉類的資源及減少排放溫室氣體。
馬善高由此聯想到,本地在實驗室培植蝦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與Memphis Meats一樣,我們也面對生産成本高的問題。
《聯合早報》今年3月曾報道,本地一家起步公司推出首個由幹細胞培植蝦制成的燒賣,制作八個燒賣的成本約5000元,即目前一公斤培植蝦的成本,公司計劃在接下來一年將成本降低到一公斤約50元至100元。
馬善高說,新加坡正探討如何增加本地食物的生産,“這些公司反映出,在確保加強食物安全可持續方面,還有廣泛的可能性”。
他今年3月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環境及水源部開支預算時,首次勾勒出“30·30願景”,也就是希望到了2030年,本地出産的農産品將能滿足國人三成的營養需求。政府爲此加速推動我國農産品行業的高科技轉型,借助創新和可持續的農耕和漁業養殖等技術,減少對進口食品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