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上周六(13日)的一個星期裏,本地共有666起骨痛熱症新病例,比前一周多出73起,更創下自2016年1月以來的新高,當時單周最高紀錄爲637起。
本地骨痛熱症單周新病例創三年半來的新高,上周六首次達到666起,累計患病人數更比去年同期增加約四倍。
國家環境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上周六(13日)的一個星期裏,本地共有666起骨痛熱症新病例,比前一周多出73起新病例,更創下自2016年1月以來的新高,當時單周最高紀錄爲637起。
截至7月15日,全島共有182個骨痛熱症黑區,累計病例高達7374起,比去年同期的1481起增加約四倍。
兀蘭一帶黑區病患最多
其中,病患最多的黑區要屬包括兀蘭6道、兀蘭圈、兀蘭彎、兀蘭40通道、60通道、70通道及72通道在內的區域,至今已通報216起病例,但該區域過去七周的病毒傳播速度已經有所減緩。
當局反而注意到白沙、如切和裕廊東等涵蓋範圍較大的黑區,病毒傳播速度有加快的趨勢。
目前,本地已有44人患上較嚴重的骨痛溢血熱症(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其中五人不治。
環境局指出,每年6月到10月天氣炎熱,是骨痛熱症高發期。當局勸請公衆做好防蚊措施,避免疫情加劇。
環境局也提醒公衆留意身體狀況,若感不適就應盡快就醫。病患通常會突然發燒並持續長達七天,此外也伴隨嚴重的頭痛、關節和肌肉疼痛以及惡心嘔吐等症狀。情況較嚴重患者則可能會出現牙龈、鼻子等流血,或尿血便血。
醫生:本地整體免疫力降低
針對病例近來不斷增加的情況,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受詢時告訴《聯合早報》,過去兩年的骨痛熱症病例下降,再加上不少從未感染骨痛熱症的外籍人士進入新加坡,所以本地整體而言的全體免疫力反而降低了。
他也指出,我國的蚊子數量自去年起也開始增加,導致病毒很容易傳播開來,畢竟一名病患就可以把病毒傳給多只叮咬他的伊蚊。
除了新加坡,鄰國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的骨痛熱症病例今年也顯著增加,整個區域都面臨骨痛熱症疫情的問題。
一直以來,約七成感染骨痛熱症的病人沒有發燒等症狀,不知道自己患病,因此梁浩楠相信,真正的骨痛熱症病例比官方數據高出不少。
不過他說,沒發現自己患骨痛熱症、或症狀輕微的病患,通常意味著病情不會很嚴重。他建議公衆若五天後還沒退燒,就應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