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診所提供的13種治療都通過打針來輸送藥物,因此不需要特別儀器。流動診所還能進行三種醫療程序,包括清洗傷口、清洗靜脈導管和把戴在身上進行化療的輸液泵取出。病人也可到此抽血,再由流動診所把它送到癌症中心進行檢測。
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中心提供本地首個社區癌症治療服務,病患在住家附近就能接受較簡單的癌症治療,顯著減少通勤和等候時間,自前年2月推出以來已惠及約800人。
癌症中心在蔡厝港吉豐民衆俱樂部的全科醫療診所內和裕廊醫療中心(Jurong Medical Centre)設立了兩間流動診所,診所只需一名癌症專科護士、一張桌子和幾張椅子就能運作。流動診所至今已服務了4800人次。
流動診所提供的13種治療都通過打針來輸送藥物,因此不需要特別儀器。
這些治療主要幫助乳癌、前列腺癌和多發性骨髓癌等癌症的病患。癌症病患也能在流動診所注射補血針和補骨針,前者避免化療時血球數目快速下降,後者在癌症細胞擴散至骨骼後避免骨折等並發症。
此外,流動診所還能進行三種醫療程序,包括清洗傷口、清洗靜脈導管和把戴在身上進行化療的輸液泵取出。
病人也可到此抽血,再由流動診所把它送到癌症中心進行檢測。這些治療和程序以往都得在癌症中心進行,病人可等上幾個小時。
流動診所的治療費與癌症中心一樣,但病人須另付5元,抵消每天往返癌症中心和流動診所派送藥物和血液樣本的遞送成本。
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中心腫瘤血液科主任及高級顧問李素琴副教授受訪時指出,癌症發病率逐年增加,病患的壽命也更長,需要進行更多治療。
她說:“癌症中心的需求已超過負荷量,病人一般得等上一兩周後才能開始療程,無法及早接受治療。流動診所有望減輕癌症中心的病人量,縮短等候時間。”
流動中心目前服務約5%的癌症中心病人人次,但李素琴預計多達15%至20%的癌症療程未來都可能在流動診所進行,進一步減輕癌症中心的負擔。
她希望今年內再把15分鍾內可完成的靜脈注射治療引入流動診所,讓更多病患能使用流動診所服務。
然而李素琴強調,只有低風險治療才能在流動診所進行,病人的情況也須穩定,並已在癌症中心進行前幾輪的治療以確保對藥物沒有不良反應。
考慮在其他地點開設
癌症中心接下來考慮在兀蘭、武吉巴督、金文泰等地點開設流動診所。
由于社區癌症治療不需要太多硬件,只要有足夠的需求和空間就能投入運作,因此民衆俱樂部和組屋底層都是可行的地點。
曾在流動診所接受治療的53名病患去年接受問卷調查,高達八成對社區癌症治療感到非常滿意。62%的病患因到流動診所而省下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通勤時間,另七成也減少了半小時至一小時的等候時間。
乳癌患者馬玉珠(64歲,退休)得進行化療和注射治療藥物18次,最後八次是在吉豐的流動診所進行。
她的丈夫每次駕車近半小時載她到癌症中心治療,因此一聽說可在住家附近進行治療時便要求醫生轉介,此後車程縮短至10分鍾,還節省停車費。
她說:“在社區進行治療比較靠近住家,預約後就可以直接來打針,不必等候。癌症中心還有其他化療病人,有時要等上兩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