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在接受彭博社電視主持人哈斯琳達的訪問時說:“要應付這類可讓未來幾個世代獲益的花費,我們可以通過借貸機制應對開支需求。這樣一來可確保未來支出也由未來幾代人共同承擔。”
政府將探討透過發行政府債券,甚至動用國家儲備金,應付新加坡爲保護海岸線而預計必須支付的1000億元長期大賬單。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星期三(8月21日)接受彭博社電視采訪時,闡述政府下來應對海平面上升問題時,將如何承擔預計至少1000億元的長期財政需求。
馬善高是在李顯龍總理星期天發表國慶群衆大會演說後,進一步解釋新加坡對抗海平面上升挑戰的各項考量。
他指出,較短期的應對措施,如政府要花4億元翻新全島溝渠,支出可來自政府部門的預算,但至于長期花費,如進行大規模填海造島或建設圩田(polder)保護海岸線,就需要政府動用國家儲備金,以及發行政府債券。
他在接受彭博社電視主持人哈斯琳達(Haslinda Amin)的訪問時說:“要應付這類可讓未來幾個世代獲益的花費,我們可以通過借貸機制應對開支需求。這樣一來可確保未來支出也由未來幾代人共同承擔。”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是今年國慶群衆大會的主要內容之一。李總理在演講中指出,未來100年政府預計將投入至少1000億元,應對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威脅。現有計劃包括要在濱海堤壩的另一端,興建第二個水泵房,加強排水能力;也探討以填海方式于東部岸外填海造島,與新建堤壩相互連接,形成新的蓄水池來防洪。
非首次提出以借貸負擔開銷
這不是我國政府領導第一次提出要以借貸的方式,支持長遠開銷。2018年財政預算案中,財政部長王瑞傑解釋,政府將通過“儲蓄和借貸”(save and borrow)的機制應對基建龐大開支,包括探討允許建設基礎設施的法定機構和政府旗下公司發債券借貸,並考慮以國家儲備作爲關鍵國家基礎設施的長期借貸擔保。
政府當時的解釋是,發債券爲國家基礎設施融資,是對當代國人比較公平的做法,因爲這能避免未來項目的開支只由這代人買單。
馬善高在訪問中也談及填海造地時,若不使用從國外進口的海沙,新加坡的其它選項。他指出,我國也在尋找更可持續的方案,如探討將垃圾焚化後的底灰轉化爲填海時可用的原材料。
在訪問中,主持人哈斯琳達指出,一些氣候變化懷疑論者不相信問題有這麽嚴重,質疑新加坡執政黨政府是在全國大選前“刻意制造危機假象”。對此,馬善高回應,有足夠科學證明顯示海平面上升對新加坡造成重大威脅,本地科學家也同意,海平面最遲將在本世紀末上升多達一公尺,上升速度或可能更快,這是不容小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