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內向的孩子,溝通是打開心扉最有效的方式,你是否懂得與孩子溝通?
活潑開朗可以說是孩童時代的代名詞了,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天真無邪,活潑開朗。可最近有一個同學找上我,因爲他的孩子平日太自閉了,在人群中永遠是最不顯眼的那一個。同學很害怕今後孩子會有社交上的障礙,畢竟孩子現在都16歲了,馬上就要步入社會了。對此我只是問了同學一句話:“你平常與孩子溝通嗎?”同學忽然有些愧疚,不再說話。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願意敞開心扉,正是因爲我們溝通的方式有問題。父母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這就直接導致了他們的情緒亢奮,把孩子想要溝通的想法活生生的憋了回去。
一、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做過什麽錯事?
1. 無法理解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興高采烈的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露給我們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覺得無聊,甚至還讓孩子躲遠點。有些時候因爲父母的工作比較忙碌,回到家裏早已經無心去照顧孩子的感受,所以才會對孩子敷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願意與父母交流,在他們眼裏父母從來都沒有尊重過自己的感受,又何須跟父母交流呢?
2. 強行給孩子灌輸想法
父母有的時候會將自己的想法強行灌輸給孩子,試圖讓孩子理解。這類父母最大的特點就是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感受,還希望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問題。譬如父母爲了不讓孩子吃零食,便說出一些吃零食的壞處,可這一套理論在孩子的心中根本是不成立的。一味考慮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孩子的想法,孩子又怎麽可能願意溝通?他們情願一輩子不說話。
3. 父母只會指責孩子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有些父母只會想著如何責怪孩子,從來都不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也會組成孩子的內向性格。孩子之所以會找到父母溝通,正是因爲他們覺得父母是自己最堅硬的後盾。可是我們的做法往往重新刷新了了孩子的觀念,他們開始覺得與父母溝通是沒有意義的,畢竟只會受到斥責,孩子的自尊受到了侵害,最終變得內向。
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總是說教味道嚴重,而忽略了孩子的真正感受。其實真正想要做到有效的溝通並沒有那麽困難,我們只需要注重二八黃金法則便可。
二、什麽是二八黃金法則?
與孩子的溝通可以分爲兩種方式:說教和關心。所謂二八黃金法則,我們應當更加傾向于關心,在乎孩子的感受。而僅僅把20%放在說教上就可以了,因爲孩子是可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並尋找辦法去改正。
在二八黃金法則種有這樣一條定律,我們越是關心孩子的情緒,孩子就越能夠感受到我們的關愛。說教的確也是關愛的一種形式,但在孩子眼裏,我們不過是一個嚴厲的長輩而已,他們會覺得被我們訓斥的時候,就像是主人訓斥一只寵物一樣,完全感受不到溫暖。
二八黃金法則的主要目的就是以理解對方來換取對方的理解,而不是興師問罪。譬如孩子因爲看電視太晚讓我們生氣,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說:“孩子,你今天看電視的時間有些長了。我很關心你的身體,繼續看電視的話我害怕你的眼睛會受不了。”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爲他們去考慮,一句關心的問候看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麽意義,但這卻能夠起到“坐向效應”,自然就會讓孩子覺得很舒適,不會有壓迫感。
二八黃金法則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坐向效應”。關心孩子的情緒是一部分,坐向效應是另一部分。所謂坐向效應,就是我們需要坐在該坐的位置上,才能夠讓對方感覺舒服。簡而言之,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至少要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話,而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在語氣上做到改變,座位的方向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舉個例子,就算兩個人心平氣和的聊天,可是雙方都坐在對立面,臉貼著臉。就算是彼此坦誠相待,可這種坐向仍然會讓氣氛變得很嚴肅。所以在與孩溝通的時候,想要打開孩子的心扉,坐向一定要找准才是。
三、如何有效利用“坐向效應”,打開孩子的心扉呢?
如果是表揚孩子的話,我們選擇橫向而坐,並用一種很溫柔的語氣誇贊孩子。譬如孩子回到家裏之後率先寫完了作業,然後再去放松的話。我們便可以坐在孩子的身邊挎著他的肩膀說道:“幹的不錯,一放學就知道先寫作業,然後再去放松,這一點值得表揚!”橫向而坐會讓孩子感覺到非常親切,以至于在溝通的時候可以敞開心扉。如果表揚孩子的時候選擇坐在孩子的對面的話,孩子就會覺得我們是在審問他們,甚至有一絲嘲諷的味道。同樣是表揚孩子懂得放學之後先寫作業,孩子卻會因爲我們坐向的問題産生誤會:“難道我寫作業就是爲了之後放松?”由此可見,坐向多麽重要。
如果是單純聊天的話,便可以坐在孩子的側面,既可以保證與孩子的距離很近,也可以讓孩子很清楚的看到我們的舉動。這種角度是最容易讓孩子放松,並且敞開心扉願意跟我們聊天的。此時我們可以聊一聊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或者是最近有什麽開心的事情,孩子都會很願意與我們聊天的。如果是對視而坐的話,孩子就會産生一種壓迫感,與我們溝通的時候會産生排斥。
如果是批評孩子的話,我們可以選擇橫向而坐,坐在孩子的旁邊。盡量避免與孩子正面對視,不然孩子只會將自己的錯誤放大,覺得我們一定要嚴懲他們。這時我們可以將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然後客觀的描述孩子犯錯的事實。譬如我們可以說:“最近在學校欺負同學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你有什麽想法嗎?”多給孩子主動思考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意識到問題所在,這樣他們會更喜歡與我們溝通,因爲我們並沒有給予他們壓力。
所以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有效的溝通一定是以一個安逸的環境爲基礎。不要太苛刻,語氣輕聲,聲音放柔,然後再找到最好的坐向,這樣便可以很輕易與孩子成爲親密無間的朋友。同時切入要點,聊一些我們想要聊的東西,孩子必然是不會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