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的海倫在父親啓發下,中學起選擇華文爲第二語言。她今年從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後,將到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繼續中國國際關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學習。
從中學開始學習華文,對亞洲産生濃厚興趣,21歲美國留學生從新加坡畢業後前往北京,遠離家鄉奮進追夢。
今年剛從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Yale-NUS College)畢業的海倫,大學期間主修國際事務。她的畢業論文對美國及中國在柬埔寨的外交政策進行研究,結果榮獲國際事務專業最佳畢業論文殊榮。
談起對亞洲外交政策的興趣,海倫表示,這要從她還沒出生時說起。“我爸爸在上世紀80年代去了一趟北京,從此對亞洲著迷,並且十分看好中國,因此要家裏三個孩子全都學華文。”
在父親的啓發下,海倫中學起選擇華文爲第二語言,每天上45分鍾的華文課,一直持續到高中畢業。
如同許多美國人一樣,海倫出生在一個十分“國際化”的家庭中。她的祖父母來自歐洲,祖父曾在美國國務院工作。這不僅讓她習慣了跨文化交流,更接觸了許多政治思想。
從高中起,海倫就立志要成爲外交官。她表示,在來到耶魯—國大之前,自己從沒離開過家鄉,因此不免感到彷徨無助。不過,她也知道,既然要從事外交職業,就必須走出國門,去學習國外的政治。
“來新加坡前,我給自己打了不少預防針,後來才發現,這裏的生活遠比想象中容易。新加坡人友善、交通方便,更重要的是,我沒有語言障礙。”
大學的前兩年,海倫參加了許多腳踏車騎行活動。特別是在華人新年時,許多外國學生放假又沒有家人在身邊,于是她和朋友相約環島騎車。
如今從耶魯—國大畢業後,海倫將前往北京,到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繼續中國國際關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學習,她還給自己取了華文名——“謝星”。
“來新加坡以後,我發現自己講華語音調和用詞都有很多問題,漸漸失去信心。中國的環境將迫使我使用華文,這對接下來的學習至關重要,是必須要跨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