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港綜合醫院今年6月進行了東南亞首個電動螺旋轉式的小腸鏡檢查,從口腔置入小腸鏡,約31分鍾就完成爲病患檢查小腸的程序。過往常用的氣囊內窺鏡檢驗法,一般得分兩次才能完成檢查小腸,過程或可長達六小時,甚至分兩天進行,內窺鏡也很容易移位或往後滑。
原本需要約六小時才能完成的小腸內窺鏡檢查,日後有望用半小時完成,而且病患也可能不用再忍受兩次的不適,讓醫生分別從口腔和肛門置入內窺鏡,或可一次過檢查長達五米的小腸。
盛港綜合醫院今年6月進行了東南亞首個電動螺旋轉式的小腸鏡檢查,從口腔置入小腸鏡,約31分鍾就完成爲病患檢查小腸的程序。
過去20年常用的氣囊內窺鏡檢驗法(balloon endoscopy)是利用氣囊充氣,撐住腸壁穩定位置,然後將內窺鏡推入。然而,這種檢查方法其實存在好些挑戰。
新方法只需一名醫生操作
盛港綜合醫院腸胃及肝髒病科主任江山崇高級顧問醫生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解釋,小腸不斷蠕動,加上消化液導致腸內濕滑,表面光滑的氣囊無法很好地在小腸內定位,所以內窺鏡很容易移位或往後滑。
有鑒于此,醫生一般無法一次過檢查整條小腸,而是得分兩次,分別通過口腔和肛門置入氣囊內窺鏡,才能檢查完長約三至五米的小腸。每次檢查需約兩三小時,兩次加起來可長達六小時,有時還得分兩天進行。
相比之下,新的小腸鏡外部導管采用螺旋設計,置入小腸時更穩定,有望一次就完成檢查小腸,也因電動模式而加快速度。醫生檢查腸內是否有問題的同時,也能更准確地通過內窺鏡的軟管,進行活組織抽樣檢查(biopsy)或去除肉瘤等醫療程序。
江山崇指出,氣囊內窺鏡得由兩個醫生協調操作,一個控制內窺鏡的軟管,另一個控制氣囊充氣。電動螺旋轉式小腸鏡則只需一人操控,醫生在操作內窺鏡軟管的同時,腳踩踏板就能啓動引擎讓外部導管旋轉。
醫生:近年來更多人接受小腸鏡檢查
江山崇強調,檢查小腸鏡的所需時長及是否能一次過完成因人而異,價格也得適情況而定。但氣囊內窺鏡檢查的費用一般超過2000元,新的小腸鏡費用不會比這個高太多,風險也與現有的檢查方式相似。
小腸位于大腸和胃部之間,公衆一般較熟悉大腸和胃部的內窺鏡檢查,小腸鏡檢查則較少聽聞。不過,隨著國人生活和飲食習慣改變,以及所服藥物出現的副作用,與小腸相關的疾病出現上升趨勢,接受小腸鏡檢查的人近年也有所增加。
江山崇說:“跟10年前相比,被轉介檢查小腸的病患越來越多。此外,人們對小腸疾病的意識提高,掃描圖像科技能更好地測探到小腸內的異物等,也都促使接受檢查的人數增加。”
江山崇透露,小腸也可能出現小腸淋巴癌、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肉瘤、發炎、寄生蟲和細菌感染等,導致病患打嗝、肚子脹氣、腹痛、便秘或腹瀉,但病患和醫生較少聯想到這些症狀可能與小腸有關,他因此希望能繼續提高公衆對小腸健康的意識。
目前,江山崇平均每月爲兩三名病患進行小腸鏡檢查,但由于電動螺旋轉式小腸鏡是新科技,至今只有兩人願意嘗試。歐洲也是今年初才開始采用這項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