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明年推出的這項社企孵化計劃,鼓勵學生通過社企模式與本地慈善機構合作,協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校方也希望學生能在過程中善用科技。
老公寓集體出售後,一些居民把部分賣屋所得捐出,用這筆“橫財”回饋社會幫助弱勢群體。款項將用來資助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文學暨社會科學院,推行新的社會企業孵化計劃。
原位于肯特崗的諾曼頓園(Normanton Park)公寓于2017年集體出售。其中81名前屋主昨天共捐出15萬4696元,充當這項社會企業孵化計劃(Social Incubator Programme)的種子基金,加上政府提供的配對資助款項,基金目前共有約23萬2000元。
這相信是本地首次有集體出售項目的屋主合力拿出賣屋收益,作公益用途。
社企孵化計劃明年推出,鼓勵學生通過社企模式跟本地慈善機構合作,協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校方也希望學生能在過程中善用科技。個別項目由學生領頭,並由導師監督。
公寓前管理委員會兼集體出售委員會主席喬普拉(58歲,退休上校)受訪時透露,這個想法是管委會開會時提出的,然後在常年大會上獲得居民支持。我們達到的共識,是要幫助落入夾縫中的弱勢群體。
“把錢捐給社會學系是因爲他們已是社會服務生態的一分子。大型慈善機構一般較容易吸引到捐款,學生發起的項目則不易獲得資金。希望我們的事迹能啓發其他有能力的人也伸出援手。”
李智陞:讓受惠者一站式獲協助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李智陞昨天出席了于國大邵氏基金校友會大廈舉行的捐贈儀式。
他致辭時說:“這不是一份花完就沒有的禮物,這筆款項能用來打造一套可持續的系統,以創新的方式解決社會當下和未來會面對的問題。”
他指出,許多家庭的情況錯綜複雜,他們必須到不同的機構尋求不同援助,且往往得重複提交文件和接受評估,而給予援助的一方經常是以自身的角度出發。
李智陞因此認爲,應該通過創新方式讓這些家庭通過一個接觸點就能獲得幫助。目前的社會安全網正在轉變,這項社企孵化計劃來得正是時候。
國大文學暨社會科學院院長吳文華教授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舉例,社會逐漸老齡化,學生可以開發應用避免年長者被騙,或是協助迷路的失智症患者回家。由跨國婚姻引發的問題、社會平等、社區和諧,這些也都是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吳文華說,除了社會工作學系的學生,他們也會借助各系學生的專長來完善個別的項目,例如熟悉科技的計算學系學生能幫忙編程和編碼。
于1977年落成的諾曼頓園原是由國防部爲軍人和家屬而建,捐款的居民薩達爾(80歲,退休軍人)說:“我們受益于這個政策,我在1978年以3萬6500元買下單位,現在房子賣了得到一筆錢,自然得回饋社會,”
諾曼頓園前年以8億3010萬元賣給中資公司。公寓有488個單位,據當時報道,每戶家庭可得至少160萬元至1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