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對新加坡人比對政府更多意見的巡回大使許通美教授說:“我們是第一世界國家,卻有著第三世界國家般的人民。許多國人缺乏第一世界人民所應具有的公民意識。”
新加坡人自私、不友善、缺乏公民意識。巡回大使許通美教授認爲,新加坡作爲第一世界國家,人民素質卻處于第三世界水平,他呼籲全體國人努力提升國民素質。
許通美昨天在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政策研究所舉辦的新加坡開埠200年研討會上回答現場觀衆提問時指出這點。
提問者當時就許通美在演講中給第四代領導班子提出一系列建議,進一步請許通美分享他會給國人的建議。自認對新加坡人比對政府更多意見的許通美說:“我們是第一世界國家,卻有著第三世界國家般的人民。許多國人缺乏第一世界人民所應具有的公民意識。”話音剛落,全場報以掌聲。
許通美接著說:“國人應該關心環境課題,但很多國人不關心。許多國人自私而且不友善,看看他們開車的方式就知道。”
他進一步就如何創造更平等的社會提出建議,包括提高社會底層人士的薪金、不要盲目效仿美國企業高層和底層收入懸殊的做法。
許通美是在最後一場座談會“鬥士與建造者”(Fighters and Builders)上發表看法。報業控股英文、馬來文與淡米爾文媒體集團總編輯兼《海峽時報》總編輯
華仁·費南德斯(Warren Fernandez)擔任主持,另一名講者是彭博社總編輯約翰·米思偉(John Micklethwait)。
許通美在演講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反殖民浪潮中,亞非地區出現了一批爭取國家獨立的偉大鬥士,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卡諾、越南的胡志明,及印度的甘地。不過,這些鬥士中很少人在取得勝利後成功轉型爲建造者,因此一些新興國家無法在獨立後取得進步。
反觀新加坡,領導反殖民鬥爭的鬥士同樣精于國家建設,推出了公共住屋、供應幹淨食用水、在裕廊建設工業區、打造享譽國際的航空品牌、吸引跨國企業到本地投資等在當時看似不會取得成功的措施。
“他們有著腹中的一團火,也具備勇氣,敢于破格思考,化不可能爲可能,並抱持永不言敗的精神。”
籲第四代領導班子 腹中要有一團火
距離下屆大選的步伐越來越近,許通美呼籲第四代領導班子同樣要有這“腹中的一團火”,不能畏懼內外敵人,也要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敢于開荒,引領創新。
許通美因此向將從李顯龍總理手中接過棒子的下一任總理提出八點建言。他首先指出,第四代領導人必須維護新加坡安全,不讓新加坡受到海陸空和網絡空間的襲擊和信息操控。
政府也應幫助馬來社群跟上華族和印族社群,在高等學府、各專業、公共服務體系和武裝部隊高層實現較准確的族群比例。
經濟發展方面,許通美認爲政府應加強與亞細安的經貿關系。新加坡應推進環保建築和綠色能源,人人也應爲減少碳足迹盡一份力。
爲提高生活素質、打造包容社會,許通美倡議以收入中位數一半爲准,劃定貧困線,提高體障人士受雇比例,及爲失業人士提供援助。
最後,許通美也呼籲政府更大度接受持不同觀點,但從善意角度出發者。
在中美關系日益緊張的趨勢下,許通美注意到華盛頓對北京日益抱有敵意,甚至出現有意讓兩國經濟脫鈎的迹象。他說:“隨著中美敵對關系愈發激烈,各方不會接受小國保持中立,會指望我們選邊站。希望這可惡的一天永遠不會來到,否則這將會是新加坡和亞細安面對的最大地緣政治困境。”
有更多人研究,就會看到不同的、有細微差別的曆史論述浮現,這應該是好事,否則新加坡在1950至1960年代那段豐富的曆史就沒有人記載。有些人會問我怎麽看待曆史修正主義,我的回應是所有曆史學者都是修正主義者,前提是學者必須確保研究嚴謹和誠實。
——耶魯—國大學院校長陳大榮教授,回應學生關于新加坡應如何處理政治左派曆史的記載
我們必須接受我們同時擁有多重身份……殖民時期前的亞洲人就能與這樣的多元性和複雜性共存並意識到這種跨文化、跨國界的依存關系……開埠200年不斷被討論的,是這種屬于一個共同東南亞世界的歸屬感,是這種同時擁有新加坡和東南亞多重身份的意識。我們在這方面還需努力,但讓人難過的是它們被忽略了。
——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法瑞什·努爾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