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近三年翻新重建的拉丁馬士民衆俱樂部融合科技,成爲本地首家采用人臉識別設備的民衆俱樂部。這個設備未來或能幫助導師點名、記錄課程參與者的出席率等。
只要“刷臉”,導師就能進入活動室備課,省卻了到民衆俱樂部辦公室索取鑰匙的步驟。
翻新後的拉丁馬士民衆俱樂部融合科技,成爲本地首個采用人臉識別設備的民衆俱樂部。
耗時近三年翻新重建的拉丁馬士民衆俱樂部昨天由貿工部長陳振聲主持開幕。
民衆俱樂部共六層樓,總樓面面積約4600平方公尺,比原來的2700平方公尺大近一倍。
新設施包括禮堂、表演藝術課室,和一個廚房兼教室的烹饪空間等。
爲提供更多便利,拉丁馬士民衆俱樂部試行多個數碼方案,其中,采用人臉識別技術的門鎖將有助改善現有的運作程序。
拉丁馬士民衆俱樂部翻新委員會主席何添錠說:“過去,導師每次開課前都得到辦公室索取鑰匙,還要記錄進出時間,這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有時還會出現鑰匙丟失等情況……通過人臉識別門鎖,導師就能節省至少五到10分鍾的時間。”
目前,約40名在拉丁馬士民衆俱樂部開辦課程的導師已開始使用新方案,民衆俱樂部會根據導師上課的日期、時間和課室等,給予他們權限“刷臉”開門。
何添錠透露,“刷臉”開門只是其中一個用途,未來,這項功能或能幫助導師點名、記錄課程參與者的出席率等。然而,他也提到,現在要稱這裏爲一個智能民衆俱樂部仍言之過早。
不過,推出的新數碼設施將有助居民更熟悉這些科技,未來更能適應智能環境。
除了讓導師“刷臉”外,公衆也能通過24小時營業的自助服務站報名課程和預訂設施,或到網絡空間免費閱讀電子報及上網等。
外交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陳振泉受訪時說,在拉丁馬士區,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是50歲及以上,而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是65歲及以上。這個人口結構正是新加坡2030年人口結構的縮影。
“考慮到這點,我們在翻新民衆俱樂部時就覺得,如果能把拉丁馬士民衆俱樂部變成新加坡首個智能民衆俱樂部,試行各種數碼平台和相關的項目,再收集樂齡的反饋……將有助改善系統。我們的經驗也能成爲其他民衆俱樂部的參考。”
陳振泉是拉丁馬士區議員,他指出,新加坡未來將有更多智能民衆俱樂部,但他強調,不應急于推行,而是該一步一步來。“在我們有一定信心,且系統更容易使用後,再以更大規模去落實(方案)。”
另外,新加坡兒童會和職總保健合作社日間樂齡護理中心也落戶翻新後的民衆俱樂部,有助民衆俱樂部爲拉丁馬士居民舉辦更多跨代活動和終身學習的項目。
除了陳振聲,丹戎巴葛集選區的其他議員——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教育部第二部長英蘭妮、謝世儒醫生、祖安清心、楊益財也出席了開幕儀式。
陳振聲致辭時說,建設民衆俱樂部時,政府保持的一貫做法就是要協同社群和居民共同創建。
“政府本身無法建立起社群……只有當社會的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社區建設才會有生命力。”
住在武吉寶美的陳麗華(73歲,退休者)說,拉丁馬士民衆俱樂部重開後,她又多了一個好去處。“我不會擔心民衆俱樂部太過‘高科技’。反正只要不會,找人幫忙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