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版的新加坡華語資料庫由推廣華語理事會創建,目標是收錄1000個新加坡特色詞彙,讓人們認識本地豐富的語言資産。下個月起,公衆可登錄講華語運動網站浏覽資料庫,創立初期會收錄約120個詞彙。
你可知道“樂齡”這個新加坡專用名詞最早是在1970年代出現,源自惹蘭勿刹的一個活動中心?
相較于其他華人地區使用的“老年人”和“長者”,“樂齡”一詞寄予人們對晚年生活的期許,寓意即使年紀大了,仍可追求快樂的晚年。
本地第一個老人活動中心在惹蘭勿刹的茂德路成立時,率先用了“樂齡中心”一詞,後來推而廣之,並衍生出樂齡公寓、樂齡村等詞彙。像“樂齡”這類具有本土特色與意義的詞彙,接下來會記錄在新加坡華語資料庫。
電子版的新加坡華語資料庫由推廣華語理事會創建,目標是收錄1000個新加坡特色詞彙,並介紹這些詞彙的由來、曆史背景、詞義,以及其他地區的用語。資料庫也會收錄報章報道的例句,讓人們認識本地豐富的語言資産。
下個月起,公衆可登錄講華語運動網站浏覽資料庫。資料庫創立初期會收錄約120個詞彙。
詞彙以九個組別歸類,分文化、交通、社會、教育、社群和團體、植物和食物、法政、生活用語,以及地理相關詞彙,並會配上圖片。資料庫也會陸續添加英文解說,讓更多人認識這些詞彙。
目前收錄的詞彙包括五腳基、娘惹、易通卡、紅牌車、妝藝大遊行、新謠、特選學校、怕輸等,反映了我國的文化特色、政策與曆史。
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陳志銳博士將主導資料庫的研究工作。
陳志銳也是推廣華語理事會成員,他受訪時說,部分人或許會覺得新加坡華語比較不主流,“但語文是約定俗成的,而語文對國民的認同感,國家的形塑也非常重要”。
“我們決定開展這個項目,也是想將屬于我們特色的詞彙記錄並保留下來,加以考證並推廣。”
開啓這項計劃也是受《全球華語大詞典》啓發。該詞典由中國語言學家李宇明主編,本地學者周清海教授是學術顧問之一。詞典收錄了不同華人地區的詞彙,展現語言在各地不同的使用方式,促進各地人民之間的溝通。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 如同“語言身份證”
陳志銳指出,新加坡華語資料庫如同“語言的身份證”,記錄每個詞的來源、語境、曆史與相關資料。“詞彙是跟著地方語境和文化産生的,我們希望讓人們了解它背後的價值、依據、根源後,在使用時更有自信。”
“其實,我所認識的一些中國朋友對我們使用的一些特別詞彙很感興趣,想了解它的來源,覺得它們豐富了整個語言環境。語言應該是多元化的。”
除了《全球華語大詞典》,研究團隊也參考了資深語文工作者汪惠迪的《新加坡特有詞語詞典》與相關資料。包括文史工作者林恩和以及國家文物局人員在內的研究團隊也征求了專家咨詢團的意見,包括周清海教授、《聯合早報》前總編輯林任君、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兼法學院副教授藍璐璐、創作人梁文福,以及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母語處司長王梅鳳。
部分人或許會覺得新加坡華語比較不主流,但語文是約定俗成的,而語文對國民的認同感,國家的形塑也非常重要。
——南大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陳志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