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一個網友說,我家有個小侄女今年剛上小學,可愛活潑,懂事聰明。
她對誰都很友好,就是不喜歡自己外婆。外婆接送她上學,給她做飯,爸媽加班的時候照看她,給她買零食,買玩具,可以說對孩子很好了。是侄女白眼狼嗎?全家沒有一個人這麽認爲,包括侄女媽媽。
外婆是一個非常不懂孩子心理,非常不會講話的一個人,甚至極端一點說,外婆爲人處世有點問題。
比如,侄女的姑媽給她買了條新裙子,侄女興高采烈地拿出來給外婆看:“外婆,我的裙子好不好看?”
正常來說,大人肯定會誇一誇她的裙子。
而外婆是劈頭蓋臉罵侄女:“買買買,又買裙子,你上周不是才買過一條裙子嗎?小小年紀就這麽浪費錢!”
侄女扭頭就回房間,並用力把門關上。
等侄女媽媽回家,外婆就生氣地告狀:“你快管管你女兒,一句話都不能說,一說就砸門擺臉色給我看,這是什麽孩子啊。”
侄女媽媽非常無奈。她不覺得女兒有什麽不對,因爲外婆說話實在難聽,別說小孩子,大人也不喜歡,自己從小就是這樣被她打壓過來的,很委屈、很壓抑,但又不敢說什麽,因爲一反駁,外婆就會鼻涕一把淚一把地說自己有多不容易,你有多對不起她,直到把你逼得不得不讓步、承認自己錯了爲止……
經常有家長訴苦:“孩子不懂事,不能說,說了就不高興……"。這種時候,我常會反問,"你說了什麽,怎麽說的?"啓發父母從自己說話的內容、說話的語氣、態度、表情來反思。
好多時候,父母過于急躁,又不懂溝通的技術,出于擔心或者怕孩子驕傲或者僅僅由于控制心理,習慣打擊、批評孩子,這些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孩子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令人痛苦。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使親子之間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家庭教育中的這四種話,比刀斧還鋒利,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很深,你使用過哪幾把?請自查!
第1把刀 :太多的責備,使得孩子痛苦壓抑
就像這個網友的小侄女,盡管姥姥爲她付出了很多,這個五六歲的小女孩還是不喜歡她。
原因很簡單,孩子的心最純淨,誰真的對自己好、對自己友善,她們心裏最清楚、最有數。
新買的裙子,女孩很喜歡,本來想和姥姥分享自己的快樂,卻被姥姥一通數落,情感沒有得到共鳴,孩子感到的,只有冷漠和傷害,自然難過、不開心,這樣的事情過多,孩子受到的傷害越大,親情越淡漠、有隔閡。
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對抗
一個媽媽向我訴苦,青春期的女兒不知好歹,很不聽話。
我讓她說說,女兒到底怎樣不知好歹。
媽媽說,“比如,天冷了,我讓她穿羽絨服,不要再穿得那麽少,她就不聽!”
“你具體怎麽說的?”
“我說,你再不穿,等老了,老寒腿、關節炎,我可不管,你可別跟我說…..”
如果,你是這個媽媽的女兒,你會乖乖穿羽絨服嗎?我想一定不會!媽媽的本意,是希望孩子穿得暖和,但是,她說出來的,卻是類似詛咒的話。
別說孩子正值青春期,就是再小一些孩子也會不滿、對抗,不聽話的。
第3把刀 :太多的否定,使得孩子自卑膽怯
“這有什麽好怕的?“(否定情緒)
“這道題都不會做,真笨……”(否定能力)
“你看看xxx,他怎麽全對,你怎麽就不能?”(否定努力)
一個網友說,“我媽真的是個人格分裂的人,對我的孩子很疼愛,簡直溺愛的過分,對我這個親生女兒說話簡直過分,有時候還很惡毒,我懷孕懶的做飯說買炒飯回家吃,她說我是怎麽那麽多,不會去吃方便面嗎?和她說微博上有個弱智的女孩子被強奸了,她回我你不會被強奸就好了,理人家那麽多幹嘛?這是親媽嗎?”
不停地否定孩子,從心理角度來看,是家長的不自信投射到孩子身上。
家長不自信、擔心、焦慮,就不停地否定、打壓孩子,對孩子是一種可怕的心理控制,使孩子自卑、膽怯,沒有自信。
第4把刀: 太多的威脅,使得孩子沒有安全感
“再哭!再哭就不要了你!”
“再這樣,以後什麽也不給你買了!”
太多的威脅,就給孩子這樣的心理暗示:
我不能有情緒、想法和需求,如果有,就不會被大人喜歡、接受,孩子就會壓抑自己,長此以往,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覺得自己無足輕重,不被喜歡和接納,覺得自己無價值、不配得。
孩子一生的幸福都源于父母給予的安全感,安全感的前提就是無條件接納。
無條件接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本身,不因爲孩子做的好、表現佳、成績棒,就喜歡、就接納、就欣喜若狂,更不因爲孩子表現差、成績不好,就冷若冰霜,打罵抗拒。
孩子是個獨立的人,家長要學會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表現,正確引導,不要超過一定的界限。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