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春今年剛好四歲了,也是到了要自己一個房間睡覺的年紀,于是春春媽打理好春春的房間之後,就讓春春嘗試著自己睡覺,剛開始春春媽其實並沒有抱著一次成功的心態,但是春春聽了要自己一個屋子,什麽話也沒說就立即同意了。這讓春春媽十分的自豪,但是沒多久之後,春春開始懼怕自己一個人睡覺了,還說自己的房間裏面有怪物,春春媽聽了覺得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于是鼓勵著春春要膽子大,世界上也沒有什麽怪物。
就這樣春春依舊是自己一個人睡覺,不過每天春春起床之後精神都不好,這麽小的年紀就已經有了黑眼圈,所以孩子在膽小害怕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的去強迫孩子變得“膽大”,因爲這種做法對孩子是沒有好處的。之前有一份調查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們都會有不同層次的恐懼心理,其中還有百分之四十的孩子至少會懼怕一種東西。所以說,孩子們膽小怕事並不是什麽壞習慣,而是一個正常的生長狀態。
孩子的害怕的時候,産生的心理反應就是恐懼,這也是我們人類最基本的一種情緒之一,隨著寶寶生長年齡的增大,害怕的東西也會增多。
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一般都會恐懼什麽呢?
- 1、一到六個月:自然的恐懼
這段年齡期間的孩子們基本上産生的恐懼情緒都是一種本能,比如周圍突然的一聲巨響,又或者是突然性發光的物體等等,當孩子們遇到這些狀態後,都會開始哇哇的大哭,這就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恐懼以及表現。
- 2、六到十二個月:社會的恐懼
孩子們從小待的時間最長的環境就是自己的家庭,當孩子們突然換到一個新環境,他們就會産生恐懼,這就是社會的恐懼。就好比一個幾乎沒有出過門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被帶到了親戚家裏,陌生的社會環境會帶給孩子不安,于是恐懼的心理就會油然而生了。
- 3、十二到二十四個月:社會與自然共存的恐懼
這個期間的孩子們因爲經曆的恐懼較多或者已經有過了被傷害的經曆,所以他們會開始逐漸避免恐懼的東西靠近自己,以免再次的受到傷害。就好比一個孩子到了外面之後,從前被狗嚇到過,此時正好迎面遇見了一只狗,這個時候孩子們就會要求媽媽抱著自己,這就是孩子避免自然恐懼的一個表現形式,而並存的社會恐懼則會讓孩子害怕在現實中跟自己的父母分開。
- 4、兩歲到六歲:恐懼的對象逐漸變得抽象
這時的孩子不單單會害怕現實中存在的一些物體,如老虎、發光球、蟲子等等,還會害怕一些摻雜了想象的物體,這些物體就會衍生爲各種鬼怪。往往孩子們此時恐懼的源頭就來自于動畫片或者是大人們恐嚇。
以上說的這些並不是代表恐懼和膽小是孩子們天生的,有一個心理學家專門對此做了一個實驗:
實驗對象是一個叫做小艾爾伯特的孩子,剛開始會心理學家會給他很多小動物玩,像什麽小兔子、小狗、小白鼠等等,小艾爾伯特剛接觸它們也並沒有表現出恐懼,但是幾個月之後,心理學家放了一只小白鼠在艾爾伯特面前,當他剛要伸手去觸摸的時候,心理學家在他背後突然用鐵棒敲擊出刺耳的聲響,把小艾爾伯特嚇了一大跳,于是他不去摸小白鼠並且還哭了起來。
這樣重複了幾次之後,小艾爾伯特看見小白鼠就會感到懼怕,但是心理學家慢慢的也發現,艾爾伯特懼怕的不單單是小白鼠了,對一些帶有白色皮毛或者是白色棉花的物品都會感到恐懼。
所以心理學家得出了一個結論:情緒,包括恐懼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人類就像機器,環境怎麽塑造、訓練,就輸出什麽樣的結果。
所以孩子們的恐懼還是來源于周圍的環境,更多的來源其實是父母,有的時候媽媽的一句“不要碰小狗,不然你就會打針了”就會讓孩子開始懼怕狗狗,而當孩子膽小怕事的時候,父母強迫性的要求孩子要“膽子大”或者是無頭腦的去鼓勵孩子“大膽”都會讓孩子更加懼怕他害怕的對象,起到的效果也只會是反效果。
那麽我們作爲父母的應該怎麽去讓孩子克服恐懼呢?
其實做法是很簡單的,想要孩子不懼怕,首先培養孩子的自信才是最關鍵的,心理專家給出了以下六點意見:
1、鼓勵引導孩子
就按最常見的孩子懼怕“怪物”這個例子來講,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去反對孩子世界上沒有怪物,而是先要順著孩子的思路走,你可以說“這個怪物實力很弱的,它根本近不了你的身,所以你也不用害怕它啦!”,之後你就可以繼續再說一些鼓勵孩子的話語。總之就是慢慢引導著孩子走出“怪物”的恐懼之中,要是你一上來就讓孩子別怕,那這樣實際上就是害了孩子。
2、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與溫暖
有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懼怕很多東西,其實就是本身的安全感不太夠,從而導致了自信的缺失,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更容易會有恐懼的心理了。填補孩子的空缺安全感最有效的方式就會父母的關愛與溫暖,從每一件小事上都讓孩子得到愛,時間長了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很強,自然也就有了充足的自信心。擁有了這些孩子們再去面對任何事物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底氣,于是懼怕的情緒也會大大的減少了。
3、讓孩子多多出門運動
運動可以讓一個人身心都得到放松,放松之後整個人也會更加的陽光,這個道理運用在孩子身上也是十分有效的,小李她家的孩子從小就不怎麽出門,整天都會在家裏面,她家的孩子就不怎麽愛說話,平時也很容易有自卑的情緒,所以外出運動走動是很重要的。當內心陽光了之後,孩子們也會變得更加的強大,什麽事情都不容易讓他們感到恐懼了。
4、適當正確的訓練
一個孩子要是天生比較內向的話,家長們可以適當的鍛煉一下他們,但是千萬不要強制性的去讓他們做,不然只會起到一個相反的作用。有的時候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比如客人來了,你去招待客人喝杯水,就獎勵你一個小禮品等等,這樣孩子們也會願意去做。等時間長了,家長們可以慢慢的增加難度,如此孩子們就會變得開朗許多了,從而也達到了增強孩子自信心的目的。
5、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父母們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要是父母遇到什麽事就表現出害怕的話,孩子也會變得像父母一樣,時間久了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就會開始定型,這樣真的是害了孩子。所以父母平時一定要給孩子打好榜樣,遇事有自信,平時也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英雄的小故事,給他們更加豐富的榜樣層次,達到提升自信的目標。
6、找到孩子的發光點
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一個優點,哪怕這個優點並不是很明顯,于是這就需要父母平時的仔細觀察了,也許自己的孩子平時做事情都喜歡畏縮,但當孩子在某一件事情上表現了大膽的行爲,父母就要抓住這一行爲,也就是孩子的發光點,給予最大的鼓勵。
總之,父母不要將一個孩子的膽小怕事當作一種缺點,強制他們改正,而是當成孩子的一個行爲,在父母的不斷努力下慢慢改正他們的行爲方向,如此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