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和電子業持續萎縮,但萎縮程度略有改善。有經濟師樂觀地認爲,本地制造業和電子業最壞的情況或許已過去。中國和美國可能于本月內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有望進一步提振制造業信心。不過,也有經濟師擔心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將拖慢制造業的複蘇。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昨天發布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10月份的制造業PMI是49.6,連續第六個月萎縮,但比9月份的49.5略有改善。電子業PMI是49.3,連續12個月萎縮,同樣比9月份的49.1略好。
PMI指數高于50顯示經濟活動處于擴張,低于50是萎縮。
以各項指標來看,SIPMM指出,10月份的工廠産出恢複擴張的同時,庫存也加速擴張,就業萎縮放緩,帶動了整體制造業的表現。
拖累制造業的是新訂單和新出口進一步萎縮。10月份的新訂單指數來到49.7,是2016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制造業的進口、投入品價格、完成品以及供應商送貨皆加速擴張。積壓訂單則連續第13個月萎縮。電子業方面,新訂單、工廠産出以及就業的萎縮程度都有改善。庫存、完成品、進口和投入品價格加速擴張。
不過,電子業的新出口和積壓訂單加速萎縮,其中積壓訂單已經連續18個月萎縮。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李主禮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從最新的整體制造業和電子業PMI指數來看,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過去。”
她認爲,中美可能于本月份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有望進一步提振制造業的信心,“尤其是假設美國同意取消12月15日生效的新關稅,因爲這一波關稅涵蓋了廣泛的消費電子産品”。
近期內仍不會迅速好轉
大華銀行經濟師顔聖充的看法比較謹慎。
他指出,9月份的制造業産值意外上揚0.1%,“再加上10月份的PMI數據,顯示制造業可能正接近谷底”。不過,10月份的制造業和電子業新出口指數雙雙來到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爲兩者的展望蒙上一些陰影。顔聖充認爲,最大變數依舊是全球貿易所引發的不確定性。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也說,整體制造業的積壓訂單連續13個月萎縮,“這反映了需求才是最大的問題”。
她指出,除非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得以全面解決,以及主要經濟體如歐洲和中國的經濟增長加速,帶動全球需求顯著改善,否則我國制造業在短期內仍不會迅速好轉。
至于市場樂觀期待中美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林秀心說:“這能爲區域制造業帶來的上行空間可能有限。”一方面是中國于2020年的經濟增長可能進一步放緩,另一方面是爲了解決與美國在5G技術的爭端,中國可能減少依賴外部電子供應商。
林秀心預測,我國制造業在今年第四季同比萎縮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