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麗 周嶽翔 報道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到了2030年,亞洲在食品方面的消費將翻倍至8萬億美元(約10.9萬億新元)。借助科技與創新,新加坡有機會從一個美食天堂化身爲亞洲與世界的農業食品連接點。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于昨天(11月20日)在“亞洲農業與食品行業挑戰”(Asia Food Challenge)晚宴上講話時說,亞洲在這方面的前景雖充滿挑戰,卻有不少發展潛能與機會。
王瑞傑引述《亞洲農業與食品行業挑戰報告:收獲未來》(Asia Food Challenge Report:Harvesting the Future)指出,到了2030年,亞洲在食品方面的消費將翻倍至8萬億美元,“這就是爲什麽投資者對于亞洲的農業食品發展潛能感到樂觀。”
報告指出,亞洲若要達到自給自足,未來10年在農業食品領域的累計投資必須比目前的水平再增加8000億美元(1.09萬億新元) 。
這份報告是由普華永道(PwC)、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以及淡馬錫聯合發布。
王瑞傑認爲,若要克服農業與食品行業的挑戰,科技與創新是重點。科技可以改善農作物的産量和品質,也可協助區域內的小農戶取得融資。他列舉不少本地食品公司,包括EATOBE和FarmTrek系統,前者透過食品轉化技術,使谷糧更容易被人體消化與吸收,後者利用區塊鏈技術爲畜牧業小農戶提供金融服務。
除了産量和營養,餐桌上的食物也必須具有良好口感。王瑞傑說,替代蛋白質(alternative proteins)正是可以在不影響食物口感的同時,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生産,“我最近嘗過Impossible Burger,它吃起來和真正的牛肉漢堡一樣!”
淡馬錫控股董事長林文興在致開幕詞時也說,亞洲在整個農業食品生態系統當中,針對創新和可顛覆科技的投資不足,“淡馬錫視這爲一個機會,也會善用我們在這方面的資本。”
以細胞培殖蝦肉的本地起步公司“小鮮肉”(Shiok Meats)最近計劃在實驗室培殖龍蝦和蟹肉。王瑞傑說:“有了更多的研究與發展(R&D),或許可以將我們的辣椒螃蟹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他指出,我國的土地和資源雖有限,卻帶來許多新科技和創新的機會,甚至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種植農作物,像多層停車場的天台及高架橋底。阿波羅水産養殖集團(Apollo Aquaculture)就是最好例子,它正建設一座八層樓高和高度自動化的養殖場,在有限範圍內大幅增加每年的産量。
“結合多方面的努力,我們距離實現‘30·30願景’更近一步。這個遠景是在2030年,以本地出産的農産品滿足國人三成的營養所需。”王瑞傑也相信,新加坡可以爲全球和區域企業提供良好的研究與創新生態系統,並由一個美食天堂變身爲亞洲與全球農業食品的連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