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增長走軟,今年首三季新成立公司和商家有所減少。
首三季共有淨9880家公司和商家成立,比去年同期的1萬4220家少了三分之一,也比2014年至2018年同期的平均1萬3780家少了四分之一。
貿工部在昨天發布的第三季經濟調查報告,撰文分析企業成立的趨勢。
報告說,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導致我國經濟增長放慢,致使成立的新商業個體數量下滑,停止營業的公司和商家也有所增加。
新商業個體的成立,是經濟健康的重要指標,新企業的設立帶來新的工作崗位和投資。許多新公司成立,也反映了起步公司環境蓬勃。相反的,經濟環境面對挑戰,會沖擊企業設立。
今年首三季,本地共有3萬2650家公司成立,比去年同期的3萬3320家少。不過之前五年同期的平均是2萬8660家,說明本地情況保持良好。
從領域來看,今年首三季資訊通信領域新公司下滑幅度最大,主要是因爲去年同期該領域的新公司激增,尤其是軟件開發和編程領域。然而,今年首三季仍有4310家資訊通信公司成立,比前五年的平均好,顯示了數碼經濟的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今年首三季共有1萬2160家獨資企業(sole proprietorship)和合夥企業(partnership)成立,去年同期是1萬2520家。這主要是因爲批發貿易領域的新設立商家減少,而這和該領域經濟環境疲弱有關。
這也低于之前五年的平均1萬9460家,主要因爲交通倉儲領域的新設商家顯著減少。2015年至2017年期間由于提供私召車服務的司機注冊登記,因此那段期間該領域的商家大增。而隨著2017年底監管條例更改,私召車司機無須向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注冊公司,新增商家減少。
今年首三季結束營業的公司和商家也增加。共有1萬7720家公司和1萬7430個商家結束營業。
結束營業的公司多來自于資訊通信領域,前幾年該領域的起步公司大增,因此有些可能結束了業務。
商家方面,除了交通倉儲領域,其他行業的新增商家都下滑,反映了經濟環境更具挑戰。
報告指出,更多公司關閉也可能是因爲過去一段時間公司總數增加。若從關門的公司占比來看,今年首三季是5.3%,和去年同期的5.5%接近,低于前五年平均的5.7%。
但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結束營業的比率則從去年首三季的9.6%,上升到11.6%,意味著它們更容易受到經濟放緩的沖擊。
報告總結說,雖然公司和商家結束營業增加,但這個比率和長期平均水平接近,意味著企業的整體情況並未顯著惡化,政府會密切關注這個情況,在必要時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