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明籲請企業實行公平聘用和晉升制度,並強調政府會采取措施對付歧視新加坡人的雇主。她透露,當局自2016年以來已經將600名雇主列入公平考量框架觀察名單,2300張就業准證的申請也因此被攔下。
我國將繼續吸引優秀的企業到本地發展業務,以滿足國人對良好工作的渴望,但這些企業還必須發揮作用,確保員工隊伍的多元化。
人力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星期四(21日)在美國商會主辦的活動上發言時,籲請企業實行公平聘用和晉升制度,並強調政府會采取措施對付歧視新加坡人的雇主。
楊莉明透露,當局自2016年以來已經將600名雇主列入公平考量框架觀察名單,2300張就業准證的申請也因此被攔下。
“這些之前堅持說無法找到本地人填補空缺的雇主,最後聘用了超過3800名本地專業人員、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
出席活動的包括100多個美國商會會員以及受邀者,包括企業老板、高層領導、首席人力官等。雖然活動不對媒體開放,但人力部前天向《聯合早報》提供了楊莉明的演講內容,並分享破除就業准證五大迷思的資訊。
楊莉明在演講中提醒雇主要留意團隊是否多元化,並指出企業會避免依賴單一市場或顧客,或者與獨家供貨商取得供應。關鍵的運營還可能得分散到幾個地方進行。
“我們的人力需求也是如此,應該從多個不同地方選拔人才,尤其是本地的。”
本地人更重視
是否得到公平對待
她也強調,在世界許多地方,在地人因擔憂被外地人趕超,結果造成了不良後果。在本地職場,本地人也更重視是否得到公平對待,以及本地的規範是否得到尊重。
楊莉明說:“作爲雇主的你們,可以幫忙消除引發此類恐懼的負面力量。員工的親身體驗可以成爲非理性思想的有力防禦,但也可能強化這些想法。”
工作若只留給“朋友”
將形成有害偏見
她建議雇主從公平聘用和晉升制度開始,因爲從熟悉的來源招募雇員可能很方便,但工作如果只留給“朋友”或者封閉的小圈子,人們對此形成的偏見將是有害的。
楊莉明也指出,我國政府有很多措施能夠幫中途轉業的執行級人員提升或者掌握新技能,2016年至今已幫助1萬3000個求職者找到好工作,這也能幫助企業彌補技能上的缺口。
“如果本地缺乏相關技能,我們也能通過能力轉移計劃引進國際專家,傳授技能給本地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