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乾坤
周文龍
美國共享辦公空間(co-working space,也稱共用工作空間)巨頭WeWork近期面對逆境,除了9月上市計劃推遲,
本周該公司宣布裁減全球2400名員工,以削減開支。
與此同時,本地共享辦公行業卻迅速擴張,目前在全島有370萬平方英尺的可出租面積,比2015年的120萬平方英尺多出兩倍。共享辦公空間的主題概念更逐漸走向多元化,有奢華高檔風、有的配備健身中心、有的主打親家庭和親寵物等等。到底WeWork的困境是它所獨有,還是折射了共享辦公的潛在問題,是行業危機的一個警示?本期《樓市乾坤》深入探討。
有人說,成功與失敗往往只是一線之差,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情況更是如此。
約三個月前,WeWork雄心勃勃提呈招股書,估值一度達到470億美元(約640億新元),有望成爲今年規模第二大的首次公開售股(IPO),僅次于5月上市時的優步(Uber)。
沒想到它的招股書徹底暴露了公司連年虧損,而且虧損增速已趕上營收增速。
結果,WeWork估值迅速縮水,從470億美元下滑至80億美元,被迫將IPO計劃推遲。創辦人兼總裁諾依曼(Adam Neumann)隨之離職,把公司交由WeWork最大投資方軟銀集團(Softbank)接管改組。
剛在本周四,WeWork宣布裁減全球2400名員工,這占該公司人力資源的20%。之前,媒體還報道紐約州正對WeWork發起調查,讓已經深陷一大堆難題的WeWork雪上加霜。
WeWork曾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如今卻跌落神壇,成爲人人唱衰的棄兒。WeWork今日的困境預示什麽,以它爲代表的共享辦公空間行業又該何去何從?
“共享辦公空間已被廣泛使用,是不會消退的。”高力國際新加坡研究部主管宋明蔚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對共享辦公行業前景表示樂觀。
具強勁增長潛能
她透露,她曾同租戶、業主,以及投資客戶就WeWork當前的情況進行討論,大家整體的看法並沒有太大改變,認爲共享辦公空間和服務辦公室組成的靈活辦公空間(flexible workspace)已逐步成熟,也具強勁的增長潛能。
根據高力國際研究,靈活辦公空間領域近年來取得迅猛增長,目前在全島有370萬平方英尺的可出租面積,比2015年的120萬平方英尺多出兩倍。
本地現有超過100個共享辦公空間,主要由WeWork、JustCo和IWG等七家業者主導,它們占據了約六成的市場。
宋明蔚說:“隨著人們接受新的工作方式,以及公司尋求更大靈活性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靈活辦公空間已成了新常態。”
共享辦公空間業者Trehaus聯合創辦人梁姝瑩認爲,WeWork出現狀況並沒有對本地市場造成顯著影響。反之,不僅是創業者和起步公司對共享辦公空間的需求越來越強,一些跨國企業也開始走向租用共享辦公空間,爲員工提供更靈活工作安排。”
Trehaus成立于2016年,一開始是在烏節路運營,租戶反應良好,不到一年地方就“客滿”。今年,Trehaus選擇搬遷至福南,租用了1萬2000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比之前大了兩倍。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跟WeWork一樣,不僅是單純當“二房東”轉租辦公空間,也已逐步針對租戶群提供各種服務形式。
例如,它在福南的共享辦公空間,結合了辦公、托兒所、學前教育中心和休閑設施等,家長一方面能靈活工作,一方面能趁著閑暇時候近距離看孩子。
共享辦公空間已被廣泛使用,是不會消退的。隨著人們接受新的工作方式,以及公司尋求更大靈活性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靈活辦公空間也成了新常態。
高力國際新加坡
研究部主管
——宋明蔚
市場競爭激烈 轉向更細致化服務
但市場也有懷疑者。戴玉祥産業執行總裁高春華就認爲,共享辦公商業模式存在風險,可能無法持續下去。最明顯的問題是,共享辦公業者同辦公大樓業主簽訂較長租約(三年至五年),但它和租戶的租約卻很短(兩年以下),兩者之間出現極大差異。一旦經濟走下坡,業者可能失去許多租戶,首當其沖。
她說:“作爲共享經濟的一部分,共享辦公行業會持續下去,但它的模式須要調整。”
事實上,她發現隨著市場競爭變得更激烈,許多共享辦公空間業者已針對不同企業租戶,打造親家庭、奢華高檔、健身主題等各具特色的空間,提供更細致化服務。
今年進駐萊佛士酒店的The Great Room,走的便是奢華高檔風,與其說是共享辦公空間,倒不如說它像是五星級酒店。
該公司創辦人洪可珈表示,辦公空間的裝潢、燈光和設計都是參考豪華酒店。
進出辦公空間須有一卡在手,如同下榻酒店一樣。
去年開業的Core Collective,則是把健身房帶進了辦公室。
這是一個專爲健身領域專業人士、物理治療師和健身教練等而設的共享辦公空間,裏頭有完善健身設備,搏擊場和物理治療室等。
Core Collective創辦人楊潔儀指出,健身服務領域有共享辦公空間需求,她設立的辦公空間恰好能讓健身教練提供瑜伽、自由搏擊等課程,或讓治療師和營養師提供保健療程。
占總辦公空間5% 共享辦公行業仍大有可爲
任何行業發展都必須對市場快速反應,分析師認爲,當市場競爭更激烈時,共享辦公空間業者必須做不同嘗試,建立獨特定位,以獲得資本和使用者的青睐。
高緯環球東南亞區研究部主管李敏雯說:“一些業者正迎合更多細分市場的租戶,以便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便利地點、具吸引力的價格配套,獨特服務和辦公空間設計,固然是他們的一些考量因素,但建立更生氣蓬勃社區等軟性因素,更是致勝因素之一。”
WeWork擴張過快導致巨額虧損,引發業界對本地共享辦公行業急速擴張的擔憂。但李敏雯指出,共享辦公業者租用空間目前只占總辦公空間的5%,市場份額並不大,顯示這行業還有很多增長空間。
仲量聯行新加坡研究與咨詢部主管鄭惠勻也認爲,全球靈活辦公空間的需求正呈快速增長趨勢,很多房地産公司都有意投資共享辦公空間,預料這股趨勢會持續好一陣子。
去年,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星獅地産(Frasers Property)共同注資1億7700萬美元在JustCo。凱德集團(CapitaLand)則以2700萬收購The Work Project五成股權。
此外,越來越多發展商也跟該行業業者合作,如IWG旗下的Spaces進駐巴耶利峇中心。
高力國際租戶服務主管瑞克湯姆斯(Rick Thomas)就說:“像任何行業一樣,總會有失敗者,但不一定意味整個行業將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