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放給貧困病患的保健基金連續兩個財政年增加,上個財政年增幅約4.5%,達到1億5650萬元,這也是過去三個財政年撥出最高的一筆款項。
根據衛生部網站的資料,比上一個財政年發放更高的保健基金(MediFund)援助金額是在2014的財年,當時撥出的款額爲1億5930萬元。
獲援助金個案超過123萬
衛生部昨天發布2018財年的保健基金常年報告。
數據顯示,成功獲得援助金的申請個案,從2017財年的117萬9525個,增加約5.1%至上個財年的123萬9578個,這占所有申請的99.9%。換言之,僅0.1%的申請不獲批准。
獲批准的申請當中,約90.9%獲全額援助。這意味著在扣除所有政府津貼後,並在申請者動用保健儲蓄和終身健保之後,仍無法償還的所有醫藥費都以保健基金承擔。
1993年推出的保健基金是我國醫療體系中的最後一道安全網,用來幫助耗盡其他資源後仍無法應付醫藥費的國人,從而確保沒有新加坡人會因無法支付醫藥費,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護理。
值得一提的是,受惠于保健基金的案例雖以公共醫院和醫療機構,如全國專科中心和綜合診療所的案例爲主,但在上個財年,成功申請保健基金的中長期護理設施案例顯著增加。
上個財年,共有108萬1205個公共醫院和醫療機構案例成功申請到保健基金,比2017財政年多了3.7%,金額達約1億2422萬零634元 ;獲得保健基金的中長期護理設施的案例則有15萬8373個,增幅達16.1%,金額達約3229萬9733元 。
年報指出,這是因有新的中長期護理設施獲准拿到保健基金撥款、現有設施獲提升以應付不斷增加的醫療需求,及更高的病人量所致。
上財年,保健基金共撥給148個機構,比2017財年多了九個。新機構包括盛港綜合醫院、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SingHealth)的社區醫院,及聖路加樂齡關懷(St Luke’s Eldercare)等。
公共醫院和醫療機構中,新加坡中央醫院發放的保健基金金額最高,達2432萬8655元,其次是陳笃生醫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中長期護理設施方面,仁慈醫院發放的保健基金最高,達391萬4250元。
另外,在上財年,申請者的每項住院治療平均獲917元保健基金援助,比2017財年的953元少了36元;申請者的每項門診治療,平均則獲87元援助,年比增加2元。
醫療政策顧問、奧緯咨詢公司管理合夥人林方源醫生受訪時指出,在評估保健基金的實際效益時,須注意的是金額的年比增長率是否與醫療通貨膨脹率一致,以確保患者能在保健基金的輔助下,避免陷入財務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