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低收入家庭學生的表現比其他經濟體的學生來得理想。47%低收入家庭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測試取得中上水平成績,這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平均的23%多一倍。
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報告顯示,屬于經濟階層最低25%的本地學生在三項測試的平均得分都高于經合組織平均。
以數學爲例,這群低收入家庭學生取得520的平均分,高于經合組織平均(經濟階層最低25%學生)的448分。即使與包含各經濟階層學生的平均分489分相比,本地學生也有更優越的表現。47%學生也在三項測試中取得中上水平的成績,來自經合組織經濟體的低收入家庭學生只有23%達到這個水准。
若只與新加坡學生相比,低收入家庭的本地學生中,有10%在閱讀測試的分數在全國前25%,這與經合組織平均的11%相近。
即便如此,來自低收入與高收入家庭的本地學生之間,表現仍有一段差距。以閱讀測試爲例,經濟階層屬最低25%的學生對比經濟階層最高25%學生的平均分,前者的分數比後者低104分,這個差距雖略低于2015年的108分,卻仍高過這一輪經合組織平均的89差分。
教育部指出,其中原因是能力強的學生繼續在測試中取得佳績。教育部采取的策略是通過各方式包括“提升”工作小組(UPLIFT)、學習輔助項目等來協助能力弱的學生提升能力,與此同時讓能力強的學生發揮實力。
教育部會繼續投入更多資源給有需要的學校,包括那些有較多學習需要或有經濟困難學生的學校。
另一方面,在各測試中取得低分的新加坡學生比率也持低。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取得低分的學生比率分別是11%、7%和9%,這比經合組織平均的22%至24%更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