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人”公司發展成爲擁有200人專家團隊的勝科納米,以10多年的時間發展成世界頂尖的獨立實驗室,專爲芯片的失效問題看診下藥。
創辦人李曉旻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爲科學家,如今夢想超額完成,當上了科技企業家。
在半導體、集成電路、晶圓制造、電腦硬盤驅動器、太陽能電池及其材料等電子制造領域,每天都離不開失效分析(FA)。從何處入手,如何選擇正確的方法和組合,快速簡捷地給出正確的判斷和解決方案,則大有學問。
立足獅城、面向神州的勝科納米(Wintech Nano)以10多年的時間,崛起成爲世界頂尖的第三方獨立實驗室,爲電子半導體、芯片制造、集成電路、汽車電子、新材料、化學化工、航天航空和科研等領域,提供材料分析和失效分析服務。
在高科技産業中,芯片行業是重中之重,而芯片就如人一樣,會生老病死,因爲種種原因失效。生病可以去醫院,而芯片的失效分析需要的就是像勝科納米公司之類的專業“芯片醫生”,通過實驗室的各種高科技設備和專家分析團隊找出症結所在。
迅速診斷芯片症結 被視爲廠商救星
勝科納米在這一領域有著多方面的優勢,公司創辦人、主席李曉旻(44歲)用兩個案例說明。
一、全球最大手機制造商的手機在升級時,發現1.4%的閃光燈有失效問題,當時芯片的原廠商一時找不出原因,最後還是勝科納米找到了問題所在,使閃光燈功能的失效率降低到百萬分之一,並爲公司贏得長達10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訂單。
二、2015年底空中客車待交付的一架飛機出現了駕駛艙顯示器異常,雖然只是短暫的幾秒,卻直接導致同批飛機無法按時交付,同機型的飛機也面臨停飛的風險,最後勝科納米只用了兩天時間迅速鎖定了失效原因,還被客戶譽爲“高科技企業背後的英雄”。
李曉旻小時的願望是成爲科學家,專科畢業後從事科研,以科技創業,雖沒當上科學家,卻成了名副其實的“科技企業家”。
出生于中國山東普通工人家族,李曉旻的父親是青島汽車配件廠的技工,月薪七八十元人民幣。他從小就是“學霸”,以特優成績考進北京大學微電子系,然後“千中挑一”獲選前來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電子工程碩士課程。
李曉旻受訪時說:“當時北大高材生的出國首選是美國,其次是歐洲,要不然就是澳大利亞,我卻對新加坡情有獨鍾,瞞著父母申請新加坡獎學金,而且還把父母爲我准備的1萬元人民幣生活費,偷偷給了家庭條件比我差多的留美同學——供‘救急’之用。”
1998年,李曉旻在語文和學習環境大不同的國大念書,月領1400元的獎學金,省吃儉用還可存下一半,一點一滴的積蓄就成爲他日後的創業資金。
一畢業,李曉旻決定先學以致用,打好創業的基礎,選在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微電子研究所(IME)當電子工程師,起薪爲2850元;隨後亞洲金融風暴的余震、沙斯的險情接踵而至,四年職涯雖只得100元的加薪,不過卻一再提升了他的專業知識、擴大人脈。
他說:“很多客戶喜歡我,我是全天候,隨時隨地可找到我,不少公司的客戶後來也因此成爲我的客戶。”
2004年,李曉旻湊足了2萬元,展開創業曆程。最初三年,只有他的“一人”公司,沒有辦公室和實驗室。在新科研的支持下,以租用IME實驗室設備,爲一些半導體公司提供芯片失效分析和線路修改服務。
創業的頭三年裏,勝科納米從兩家客戶,逐步爭取到40個客戶,李曉旻這時最渴望的是能有一台屬于自己的設備,和幾個能分擔工作的助手,以便能早日大展拳腳,然而第一台設備價值百萬美金,相當于公司上一年度營業額的三倍,或50年的利潤。
他先後接洽了多家金融機構,始終是一分錢都借不到。多次融資未果,公司發展面對瓶頸、資金周轉立即陷入困境。
李曉旻說:“我身心極其俱疲,但我依然執著。執著科技創新,執著我小小的理想。我不斷在實戰案例中鑽研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一次次給我的客戶提供技術協助,也給設備制造商源源不斷提供著設備改良和應用方案。”
廠商感恩相助 購置120萬美元設備
2008年,在不屈不撓的奮鬥下,勝科納米總算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司爲設備商FEI解決了一個棘手的應用難題後,FEI東南亞總經理感激之余,決定給李曉旻以四年分期付款,裝置一台價值120萬美元的FIB設備。有了這台半新不舊的設備,該年公司的營收立即翻了三倍,2011年還被評選爲新加坡中小型企業15強。
2012年,李曉旻乘勝追擊“第二度創業”,勝科納米把觸角伸到中國,入駐中新蘇州工業園,投下巨資另設實驗室,公司的發展再上一層樓。
他說:“我終于實現了從一個赤腳醫生到一家小診所的破繭而出,掀開了勝科納米實體實驗室加速發展的新篇章。”
被喻爲“芯片專科醫生”,李曉旻常以中國數一數二的協和醫院爲模範。
他說:“作爲頂尖醫療集團,醫院必須有先進的設備、一流的醫生,以及足夠的資金做後盾。草創時期,我就像個赤腳醫生,提著簡單的藥箱行醫,有了幾個助手和實驗室,我就如診所的醫生,目前我們的規模和設備就如一家綜合醫院,我們的長遠目標就是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爲制藥廠,有了自己研發出來的獨特配方,就能四處看病、對症下藥。
“除了設備、人才和資金外,公司還需要建立合作、協調無間的團隊,以及不斷取得市場的認可,在業內贏得良好的口碑。”
今日,勝科納米擁有超強的專業團隊,現有來自七八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名員工,其中蘇州實驗室約占六成,新中兩地團隊相輔相成,40%的員工擁有博士和碩士專科學位,有許多專家是半導體芯片制造、封裝測試和微電子領域的精英,擁有多年的實際工作和研究經驗。
三年作息日夜顛倒 出租車上補眠
回首創業最初三年,李曉旻的作息可說是日夜顛倒,先從最初的晚上幹活兒、白天睡覺,然後是晚上幹活兒、上午睡覺、下午訪問客戶。如果遇到幾個客戶同時趕工,連續一周累計睡不足10小時的狀態慢慢成爲常態,這10小時的寶貴睡眠還多是在出租車上完成的。
龐大的裝修支出和實驗室配套設施的購置,很快就掏空了他早期積累下來、少得可憐的創始資金,而他領取的薪水甚至比聘請的工程師都來得低,他的看法是老板低薪無所謂,不過不能虧待有潛能的員工。
談起創業期間以透支信用卡支付員工薪水的日子,是否身心最爲疲累?
他遲疑一陣子答道:“最初三年是皮包公司,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體力上雖很累,但心理壓力其實並不大,回到家往往可以抱頭大睡,後來有了團隊幫手和融資,體力上解放了一些,但得時時要顧及還貸、員工薪水,公司一旦有所發展,財務和心理上的壓力都是巨大的。目前公司業務進入快速穩健增長期,團隊穩定、現金流充裕,然而無論從體力上還是心理上,我面對的壓力從來沒有減低過。”
他強調,公司已經不再是一葉孤舟,而是有足夠續航能力的大船。船越大,就越難轉向。航道的選擇,甚至更要打造護航艦隊,這些都是壓力。
他感歎說:“創業是條不歸路,每個創業者都有他自己的執著和愉悅點,憂傷和寂寞,感動和快樂,都藏在內心最深處。冷暖自知。”
李曉旻有個習慣,就是一有機會,喜歡和公司同事一起用餐、聊天。他認爲,員工跟老板一起吃飯閑談,可以獲知更多公司發展動態和規劃,也更明確洞悉老板的意圖和處事方式,能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跟老板把界限劃得清清楚楚的人,我見過兩類。一種是不摸方向蠻幹的,可能會走彎路。另一種是跟老板或跟團隊有隔閡的,不自覺地孤立自己。這兩類人往往在公司都做不了太久,所以往往不是好員工。”
每年投20%資金作研發 求創新與拓展形成良性循環
多年來,李曉旻堅持以科技研發和創新促進公司業務的成長,每年投入20%的研發基金,除了對外承接研發項目,加強公司的競爭力和提升公司在業內知名度,另一方面則通過內部研發新的分析技術和方法,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並由此拓寬公司業務範圍和分析能力,逐漸形成了良性循環。
勝科納米去年在新加坡科學園二期另投入600萬元,設立新加坡第二實驗室,購置很多更先進的物理分析儀器。
計劃珠三角另設實驗室
隨著中國大灣區半導體産業蓬勃發展,勝科納米也有意在珠三角另設實驗室,地點可能就在廣州新中知識城,長期投資額估計可高達5億至10億元人民幣。
目前公司全球的大小客戶多達1400個,其中新加坡就約有350至400家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需要公司提供高端分析測試和研發服務,而最大的客戶所占營收的比率低過10%,客戶日趨國際化、多元化。
其實,公司于2014年基本上已能收支平衡,而2015年至2018年公司業績則連續四年取得較大幅度的增長。李曉旻透露,2019年公司的營收超過1億元人民幣,新中各占一半,以過去五年業務一再翻倍的發展勢頭,以及中國業務欣欣向榮的前景來看,2024年的總營收有望突破1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