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組織日本投降儀式的英軍代表謝爾曼中校的次子尼可拉斯強調,經曆過二戰的旗幟,重要性等同于曆史文件,家人因此認爲理應歸還給新加坡。
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飄揚于我國東陵軍營,兩面具有曆史意義的旗幟,在英軍戰俘的藏匿下,僥幸躲過日軍的炮火,並在2012年捐獻給新加坡外交部,成爲外交部永久館藏的一部分。
這兩面旗幟,分別是一面聯合傑克(Union Flag,即英國國旗)和一面馬來聯邦旗幟。它們自日軍于1945年投降後,就一直由當年組織日本投降儀式的英軍代表謝爾曼中校(Geoffrey Sherman)保管,間中雖一度丟失約20年,但所幸在上世紀60年代尋回。
謝爾曼于2009年去世,享年94歲,他的家人在2012年將兩面旗幟捐獻給新加坡外交部。外交部總部的部分區域也是東陵軍營原址,兩面旗幟就展出于此。
謝爾曼育有兩男一女。他的次子尼可拉斯(Nicholas Sherman,72歲)和妻子羅絲瑪麗(Rosemary Sherman,71歲)昨天拜訪外交部,欣賞經修複後的旗幟。國防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孟理齊博士接待了兩人。
1942年2月,日本入侵新加坡,英軍當時將東陵軍營的旗幟取下,並交由通譯員韋德少校(Cyril Wild)保管。
日軍知悉旗幟存在卻未尋獲
英軍在福特汽車廠向日軍投降時,韋德負責舉著白旗。他成爲戰俘後,具體如何藏匿這兩面旗幟,不得而知。
據記載,韋德當時也保管著原本懸挂在東陵軍營主旗杆的另一面聯合傑克,而他將這第三面旗幟直接藏匿于樟宜監獄中,日軍雖知道旗幟的存在,卻無法尋獲。這面旗在戰後捐獻給了英國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
尼可拉斯昨天(1月3日)受訪時強調,經曆過二戰的旗幟,重要性等同于曆史文件,家人因此認爲理應歸還新加坡。
實際上,兩面旗幟在戰後還經曆了另一番曲折。根據謝爾曼2006年的信函,他在日軍投降後,從新加坡被調派回倫敦,當時將兩面旗幟裝進行李箱內,不料箱子卻在海運途中丟失。
原以爲旗幟就此石沉大海,謝爾曼卻意外地在約20年後,即上世紀60年代,得知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尋獲了他的行李箱,讓旗幟得以重見天日。
孟理齊:提醒國人戰時艱難
尼可拉斯說,如同許多二戰老兵,父親不願談論他在戰爭中的經曆。“但他曾在1945年9月21日寫信給我的祖母,形容他在新加坡的所有經曆,包括他成爲戰俘後所遭遇的折磨,以及當地民衆如何勇敢地偷運食物給樟宜監獄內的戰俘。”
孟理齊受訪時也說:“這兩面旗幟提醒了我們,新加坡曾經曆的艱難時期,並讓國人繼續反思和珍惜我國如今享有的獨立。”
兩旗的尺寸均爲3.6公尺乘1.8公尺。其中,象征英國的聯合傑克,是當年海峽殖民地總督的旗幟。
與其他聯合傑克不同,這面旗幟的中央繪有紅白菱形,菱形內有三個皇冠,代表由新加坡、槟城和馬六甲組成的海峽殖民地。
馬來聯邦旗幟則繪有馬來亞虎,以及白、紅、黃、黑的橫條紋,分別代表英軍治下的霹雳州、森美蘭州、雪蘭莪州和彭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