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産業轉型藍圖,以及鼓勵企業建立精深技能,但是一些想要轉型的企業卻面對欠缺技術和人才不足的問題,有商界代表呼籲放寬外來人才政策。
不過,也有商界代表和專家表示應該確保本地高等學府能夠提供所需人才,並且強制大專學生到中小企業實習,以及爲企業支付聘請這類實習生的費用。
他們是在參與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ISCA)舉辦的預算案前圓桌會議上,發表了以上意見。會議主題是“深化能力: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會議主席分別是政府國會財政及貿工委員會主席連榮華和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ISCA)行政總裁李福潮。商會代表、經濟師、學者和稅務專家參與討論。
新加坡科技工商協會主席黃偉明認爲,企業要進行轉型所需要的人才和技能“極度短缺”,造成科技領域企業建立能力的成本上揚。
他表示,大家都明白政府必須控制外來人才的員工,但目前市場情緒欠佳,我國只有幾個做法可以刺激經濟,即提高生産力和增加人力。
他說:“缺乏能夠協助企業轉型的人才,是一個實在的問題。雖然我們有Tech@SG計劃,讓企業引入高潛力、具備特定技能(的員工),但我不認爲這是足夠的,並且仍然很有局限性。要協助企業轉型,或許要利用外來人才,從外引入適合的技能組合,協助企業轉型。”
政府推出的Tech@SG計劃,旨在爲一些增長領域很有潛能的公司,提供所需的商業網絡和人才,以便在新加坡設立新的團隊。他表示,基于我國已嘗試多種方式改善人力問題,目前或許是放寬外來人才政策的時候。
另一方面,參與討論者也對租金等經商成本高昂、國際化和援助計劃等課題,積極發表看法。
調查:回到三年前情況 企業關注經商成本問題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執行總裁何鳴傑表示,總會的最新調查顯示企業再次回到三年前所關注的經商成本問題。
他希望政府在協助企業建立長期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通過稅務回扣,讓企業拿回一些現金。此外,企業目前也面對銀根緊縮問題,他希望政府能夠在現金流管理方面給予企業援助。
新加坡零售商協會會長狄拿卡蘭(R. Dhinakaran)則指商場店面租金高昂,要求政府爲商家提供援助。
企業提出的其他預算案願望還包括,加快下放援助津貼給中小企業的時間;給那些在外國開展項目的跨國企業和政聯公司提供優惠,獎勵它們把本地中小企業的産品或服務帶出國;推動跨國企業外借專家和顧問給中小企業的做法,以協助技能轉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