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所中學有約230名學生申請,其中200人獲選爲中學語特課程的首屆學生。中學語特入學標准主要考量中二成績。學生須在中二高級華文考至少B3,或在華文科考至少A2,並須在中三選修華文文學。
從今年起,語文特選課程走入中學,九所開辦華文語特的學校共有200名中三學生加入計劃。
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母語處司長王梅鳳答複《聯合早報》時指出,九所中學有約230名學生申請參加語特,其中200人獲選,是中學語特課程的首屆學生。
中學語特的入學標准主要以中二成績爲考量。學生須在中二高級華文考至少B3,或在華文科考至少A2,並且須在中三選修華文文學。成績不達標的學生,如果在華文與文學方面展現熱忱,學校也可自行決定讓學生參加語特。
王梅鳳指出:“開辦語特的中學去年向中二學生介紹語特內容、華文文學課程,以及語特選修標准。學校也邀請在初院或高中修讀語特的校友回校與學生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部分學校也主辦分享會向家長介紹語特。”
“除了教育部主辦的語特營和海外浸濡,各別中學也策劃學校活動,爲語特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開拓視野。這些活動可包括到課程指定文學作品中提到的地點參加學習之旅,如指定小說《放逐與追逐》中的加東、駐校作家計劃、文學講座、把課程的文學作品改編爲廣播劇,以及本地作家主講的創意協作工作坊。”
教育部去年宣布,將把語特擴大到中學,更早地讓學生有機會深入學習母語與文學,提高語文水平和文學素養,旨在栽培雙語雙文化人才。
自1990年起推出的語特原只針對初院和高中生,由華僑中學(高中部)、淡馬錫初級學院、南洋初級學院、裕廊先驅初級學院,以及德明政府中學(高中部)開辦。
從今年起,九所中學包括聖公會中學、中正中學(總校)、德明政府中學、華僑中學、海星中學、南僑中學、南華中學、南洋女子中學校,以及淡馬錫初級學院(中學部)也提供語特。教育部未來會探討把計劃擴大到非特選學校。
學生將參加語特營及海外浸濡活動
特選學校聖公會中學有27名中三學生參加語特,超過半數來自非特選小學。其中15人修讀華文文學完整課程,其余12人修讀華文文學配對課程。完整課程是獨立的人文科,配對課程的學生則會修社會科,以配對成一個完整的科目-綜合人文科。配對課程學生,除了少學指定的長篇小說《放逐與追逐》,他們須學的13篇作品與完整課程學生相同,即八篇詩歌和五篇現當代小說。
除了必修華文文學,語特學生也會參加6月語特營,以及年底的海外浸濡活動,有機會與其他學校的語特學生交流並學習。
華文文學課不限于語特學生報讀,非語特中學也可開辦華文文學課。
聖中校長辜澤鴻指出,校方獲選開辦語特前,已在積極推廣華文與文學,包括讓低年級學生在中華文史課接觸文學與文化。除了教育部到學校向中二學生做的語特介紹,校方去年也邀請在初院念語特的校友與學弟妹做分享。教師也留意有潛質的學生,鼓勵他們參加語特。
憑華文這個科目以直接收生計劃進入聖中的新生接下來升上中三時,也得參加語特,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興趣與才華。
辜澤鴻說:“爲了讓語特學生有更多機會運用語文,學校今年將推出《竹音》學生報刊以及廣播站,由語特學生負責報刊與廣播節目的內容。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平台推廣華文與文化,同時讓中一中二學生認識語特,吸引學生報讀。”
校方將爲語特學生安排駐校作家計劃,同時邀請本地作家艾禺辦講座,並計劃主辦作文、漫畫比賽等。這些活動也開放給非語特學生。
謝凱欣(14歲,中三)是聖中首屆語特學生,她就讀聖安東尼女校(小學)時,從小五起修高華。她受訪時說,她是在進入聖中的第一年參加中華文史課後,開始對中國曆史與文學感興趣。中二那年,她到中國浸濡,有機會到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旁聽幾堂課,當時在文學課接觸文言文時,覺得挺有趣的,想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我知道學校開辦語特,想挑戰自己,深入學習文學,也期待到中國或台灣浸濡。語特讓我有機會加深對文化的認識,相信對日後學習與發展有幫助。如果有機會到中國學習或工作,我便能與當地人有更多共同話題。即使我以後不從事語文方面的工作,我覺得身爲華人應該對自己的語言、華文文學與文化有更多認識,語特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這名接受教育部經濟援助的女生也希望能申請語特獎學金,每年可獲得一筆獎金,幫補教育開銷。
除了華文語特,各有三所中學今年起也分別開辦馬來文語特和淡米爾文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