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19疫情
新加坡工程師學會理事張智輝博士告訴《聯合早報》,生産口罩的企業主要分布在紡織業發達地區,制作技術門檻不高,成本“僅幾分錢一個”。但要在租金高昂的新加坡生産,難以産生經濟效益,因此不受本地企業青睐。
受2019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口罩至今仍嚴重缺貨,有公衆因此呼籲企業與政府應在本地生産口罩,以解燃眉之急。受訪專家表示,受口罩原料和生産設備供應的制約,即便抛開成本考量,我國要在極短時間內設立生産線並通過各類口罩質量監測,困難重重。
新加坡工程師學會理事張智輝博士告訴《聯合早報》,生産口罩的企業主要分布在紡織業發達地區,制作技術門檻不高,成本“僅幾分錢一個”。但要在租金高昂的新加坡生産,難以産生經濟效益,因此不受本地企業青睐。
張智輝也是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工程産品開發高級講師,因長期研究空氣汙染而熟知口罩生産領域。據他了解,本地除了3M仍少量生産N95口罩,口罩長期依賴中國、泰國、日本和越南等多國出口。隨著冠病疫情暴發,全球對口罩和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用品增長100倍,各國逐步限制出口後,本地“一罩難求”在情理之中。
針對3M在本地的口罩産量,3M新加坡回複本報詢問時說,相關産品確實供不應求,3M正“盡速提高包括美國、亞洲(含新加坡)和歐洲在內全球基地産量”。
作爲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産國,中國口罩産能約爲每天2000萬個,年産量占世界50%,仍無法滿足14億人口內部需求。除了原本從事醫療生産的企業加班加點緊急擴産,科技制造巨頭富士康和汽車廠商比亞迪等一衆中國工廠臨時改造生産線,全力生産口罩,應付內需。
有本地民衆投書媒體,希望政府效法中國,生産口罩給本國人民。張智輝說:“且不說中國政府是集全國之力,不計成本地生産口罩,新加坡要拿到自動化口罩生産設備就很難,拿到醫用外科口罩原料無紡布難上加難。”
他解釋:“生産外科口罩最主要的原料無紡布,全球幾乎都靠中國供應,而中國最主要的無紡布生産基地就在湖北。另外,全球口罩機超過一半也是來自中國。若新加坡要生産,比較可能是從日本或台灣高價購買。”
口罩生産廠房也是另一大問題。“這些車間對防塵無菌措施要求極高。我的建議是臨時改造本地的塑膠袋或是半導體生産工廠。”
張智輝毫不諱言,“中國現在生産速度確實很快,但大部分口罩更多起到的是安定民心的作用”。他認爲,新加坡對産品質量要求極高,因此口罩生産完成後,還要通過EN 14683和ASTM F2100等10多個口罩生産與紡織品可燃性的全球標准,才能供銷售及使用。
“口罩已是戰略物資,政府也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我供應,滿足醫療需求。憑著我國政府在外交上的好人緣,想要設立自己的生産線,是難,不過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