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後天(2月18日)將在國會發表2020年財政預算案。突如其來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爲原本已經不明朗的經濟前景增添陰霾。政府應如何在推出短期援助配套的同時,兼顧本地中長期的發展?協助年長者應付退休需求、提升員工技能,以及本地競爭力等方方面面的措施會否退居次位?《聯合早報》采訪多名學者、議員和來自不同領域的業者,了解他們對這份備受矚目的預算案有哪些期盼。
聚焦短期援助 推動中長期發展
冠病疫情可能在幾個月內消退,但若不及時處理疫情帶來的短期經濟問題,可能掀起大規模裁員的連鎖反應,加劇本地面對的中長期挑戰。受訪議員和學者認爲,政府應采取果斷的止血措施,並趁旅遊淡季加速提升員工的技能,以助業者在疫情消退後能迅速回彈。
政府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暴發前曾多次暗示,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將側重經濟轉型和協助國人應對經濟增長放緩。
不過冠狀病毒在短短兩周內擴散至全球,嚴重沖擊本地旅遊、交通和服務業,短期的援助振興措施瞬間成爲衆人焦點,財政預算案料得調整重心。
此次疫情暴發正逢我國經濟進入周期性的衰退和結構轉型,給新加坡帶來巨大挑戰,對本地的影響將比2003年的沙斯疫情更深遠。政府預計會加大援助力度,援助配套的撥款或比沙斯期間的2億3000萬元高。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早前預測,針對此次疫情的援助配套將至少達7億元。前議員殷吉星甚至認爲,配套應該媲美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機援助配套。當時政府先後推出了29億元和205億元的配套,幫助員工保住工作和振興經濟。
從政近20年的殷吉星,任內曾經曆沙斯疫情和金融危機。他受訪時說,本地經濟如今和中國更緊密連接,而且疫情影響廣泛,不單是直接受沖擊的旅遊業,多個領域的供應鏈也都受波及,所以新加坡政府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振興整體經濟。
疫情暴發後,旅遊業首當其沖,陷入低潮。政府國會財政及貿工委員會主席連榮華擔心,情況若不好轉,業者可能會縮短工時,或是要求員工請無薪假,甚至裁員。“這次的財政預算案必須做到直接、果斷、有魄力,才能協助企業渡過難關。”
不過除了爲企業提供直接援助,受訪學者和議員認爲,培訓津貼也應是此次預算案的重點之一。因爲只要拿捏有度,政府可借此協助業者重振旗鼓,加速企業轉型,這同時符合我國的中長期需求。
2003年沙斯期間,政府推出的援助措施除了有稅務和執照費回扣、過渡性貸款計劃等,也包括了培訓津貼。
借此機會加速經濟轉型
連榮華指出,旅遊業的工作量如今銳減,但這也不失爲加速培訓的好時機。要業務遭受沖擊的雇主送員工去接受培訓並不容易,須要政府大力支持,而2009年推出的雇主補貼計劃是個可行的方案。
殷吉星也說:“我相信政府會借此機會加速經濟轉型,並著重建立新加坡未來經濟需要的組件。若做得好,對新加坡的長遠發展有利。若實施不當,則可能扼殺許多原本通過創新和重組能爲新加坡未來經濟做出貢獻的企業。要確保不走錯一步,政府須更深入了解企業和國人面對的問題。”
既要強有力的短期援助配套,又要推行有利中長期發展的措施,自然是不小的財務負擔。但連榮華說,本屆政府累積了191億元的盈余,上個財政年也謹慎撥款,有能力在不犧牲中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額外撥款推出短期援助計劃。因此提升員工技能、提供退休保障、提高我國競爭力依然會是預算案的重點。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高級講師陳啓文博士也指出,政府早前已表明要加強技能創前程計劃,而在當下,培訓變得格外重要。“聚焦短期援助配套,不代表得調動其他方面的資源。不過政府可能得面對更大的財政赤字。”
家中有年長病患期待更多援助
人口老齡化對醫療體系造成壓力,醫療費上漲持續受關注。尤其是家中有年長病患的看護者,被生活和看護責任兩面夾攻,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援助。
爲了照顧失智母親于九年前辭去全職工作的薛碧霞(61歲,學前教育講師)便是其中一名被醫藥開銷壓得喘不過氣的看護者。
薛碧霞的87歲母親原本活躍于義工活動,但2011年,就在丈夫患上第四期前列腺癌後,她也被診斷患有失智症,連回家的路也不認得。
爲了照顧雙親,薛碧霞只好轉任部分時間講師,收入也大大減少。她說:“我的收入取決于教課次數,平均月入約3000元,但有些月份完全沒有收入,只能靠儲蓄。”
她透露,母親每半年要到醫院複診一次,治療失智症,每次800元。母親同時患有罕見慢性腸道炎症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常常痛得吃不下、睡不著,每兩個月要複診一次,每次3000元;加上每三個月到綜合診療所做體檢200元,每月醫藥開銷平均達1700元。
薛碧霞感歎,過去幾年醫藥費不斷上漲,本身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她,每兩個月到綜合診療所驗血也要500多元。“看診費和藥價都增加了,還好母親平時由女傭照顧,不需要日間護理服務,不然我肯定應付不來。”
單身的薛碧霞指出,身邊有許多像她這樣五六十歲的單身女看護者,她們最需要的是經濟上的援助,以及更多與護理相關的信息。
薛碧霞說:“希望政府可以降低護理費用,讓更多人享有津貼,並鼓勵企業爲看護者提供更靈活的工作安排。老人家生病一般無法快速康複,看護者需要更多有薪看護假。”
常到失智症協會和老人院當義工的薛碧霞也觀察到有很多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拄著拐杖,乘搭公交到醫院複診,舉步維艱。她建議政府考慮提供更多交通津貼,爲這些年長者安排往返住家和醫院的接駁服務。
冠病疫情推高醫療成本
冠病疫情的暴發,也令一些業內人士擔心醫療成本會被進一步推高。
曾任新加坡醫藥協會會長的公共衛生專科醫生黃長彥指出,醫療機構如今須安排額外人手檢測體溫,清潔工得加班清理大樓,一些基本的防護配備,如口罩價格也上漲了五六倍。他因此建議政府爲私人業者提供津貼,以避免把這些額外成本轉嫁給病患。
黃長彥在沙斯期間,是新加坡中央醫院首席運營總監。他認爲,突如其來的疫情,凸顯了確保個人防護配備供應充足的重要性。他建議政府通過減免稅收和獎勵措施吸引相關業者進駐,生産口罩、防護衣等基本醫療配備,強化我國對抗大型流行性疾病的能力。
投入更多資源提高人力素質
冠狀病毒疾病蔓延令不少企業和員工憂心忡忡,雇主擔心業務難以爲繼,雇員則對能否保住飯碗感到憂慮,政府對人力部的撥款因此備受關注。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政府國會人力委員會主席鄭德源重申員工提升技能的重要。他期待預算案能“進一步加強員工缺勤補貼和課程費用資助”,確保企業獲得更多支援以投入資源于員工身上,而員工也能繼續受雇。
由于裁員和失業數據顯示,中年專業人員、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是最脆弱的群體,鄭德源說:“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協助他們找到新工作。”
除了雇主支持的培訓之外,他也希望個人培訓能夠得到更多扶持。“我希望預算案能夠爲所有新加坡人填補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skillsfuture credits)。”
我國政府四年前開始提供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每一名年逾25歲的新加坡公民能夠獲得500元補助,以進行個人技能培訓。
但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官委議員特斯拉博士不認爲技能提升能解決我國雇主對外籍員工,尤其是低技能客工的依賴。
3萬名持有我國工作准證的中國公民已離境,至今還未返新,人力部星期四透露兩家公司申請過去14天曾到中國大陸的外籍員工入境,雖不獲批准卻仍讓員工返新;還有外籍員工因違反缺席假規定,導致雇主和雇員都受懲罰。
特斯拉說:“技能創前程等培訓能協助新加坡人爭取到條件較好的工作,但無助解決低技能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我們得向日本看齊,想象市鎮清潔工、醫護人員都是新加坡人,這意味著薪金和工作條件都得調高。”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經濟與商務學高級研究員菲瑟爾(Faizal Yahya)則提出,包括PMET在內的求職者往往會忽視本地中小企業,預算案應爲中小企業提供資助,加強它們的品牌或營銷能力。
慈善信托The Majurity Trust執行董事陳明宗則希望,預算案鼓勵公司以不同方式聘用員工,給有才能但沒有學曆的求職者一個機會。“這能推動雇傭模式更與時俱進。”
助低收入家庭找到合適住處
政府近年來推出不同措施來協助不少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需求。但本地學者建議,政府下來可考慮透過將租賃組屋房型擴大至三房式和發放租金禮券等措施,協助家庭成員較多的低收入家庭找到合適住處。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黃國和說,協助低收入家庭時首要考量應是住房保障。他建議政府允許家庭成員較多的低收入家庭租住較大組屋。
目前,能賺取收入、家庭至少有三個成員,而且符合各項條件的家庭可向政府申請一房式或兩房式租賃組屋。
贊成擴大租賃組屋房型的國大社會學系陳恩賜副教授解釋,住在堆滿東西的小單位裏意味著家庭成員沒有隱私,也沒有安靜學習或休息的地方。
“家庭成員之間也可能爲了爭用空間或廁所等導致關系緊繃。這些都可能影響家庭成員的社交和心理素質。”
國大城市與房地産研究院主任程天富則建議,政府可依據低收入家庭成員的多寡向他們發放租金禮券。
他說:“與其租下租金獲政府津貼的一房式和二房式租賃組屋,這些家庭可決定是否要用禮券租下市場上的三房式單位。當然,政府應該設家庭收入標准,以決定禮券金額。”
黃國和也建議,租賃住戶家中最小的孩子有能力工作賺錢之前,例如大學畢業或已21歲以前,政府可考慮不調高租金,同時確保這戶家庭能繼續租屋。
讓弱勢家庭擁屋
此外,學者也針對如何協助弱勢家庭擁屋提出建議。
程天富說:“允許單親家長和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近親一起購房,或對他們更有利,讓他們在解決住所問題的同時,在育兒方面獲得家人協助。這樣他們才能重返職場賺取穩定收入,養家糊口。”
他也說,另一選項是讓低收入家庭的祖孫組成核心家庭申購非成熟區的二房式靈活單位,讓孫子有動力繼續努力工作,改善家人生活。
爲了協助曾擁有組屋的租賃組屋住戶再擁屋,政府于2016年推出重新擁屋計劃(Fresh Start Housing Scheme),讓育有孩子的租賃組屋家庭,購買屋契較短的二房式靈活單位預購組屋。
盡管已婚、離異或喪偶者都可申請,但必須有至少一名申請者是年齡介于35歲至54歲的新加坡公民,且育有18歲及以下的公民子女。
保障就業 全方位照顧退休生活
今年1月,有好些上了年紀、已經開始從退休存款計劃領取每月入息的公積金會員,發現他們的入息增加了。原來,計劃的最高發放年限從95歲縮短到90歲,具體實行後,入息增加的會員也從原本預計的6萬人增加到8萬人,入息增幅的中位數是95元。
不過,單靠微調現有制度來提高退休保障恐怕並不足夠,受訪學者和分析師認爲,核心還是要保障就業,從全方位照顧國人的退休生活。
人力部長楊莉明去年11月就公積金(修正)法案提出二讀時,透露已完成對公積金退休存款計劃的檢討,並決定就公衆反饋把發放年限縮短,會員的存款最遲到90歲就會發放完畢,而不是之前的95歲。
人力部當時估計,已經開始領取入息的約16萬會員中,超過6萬人的入息會增加。公積金局日前告訴《聯合早報》,實行調整後,入息增加的會員有將近8萬人,增幅中位數是95元。
李顯龍總理去年也在國慶群衆大會宣布,我國將在10年裏分階段調高退休年齡和重新雇傭年齡。第一輪調整是在2022年7月1日,退休年齡屆時將從62歲調高至63歲,重新雇傭年齡則從67歲調高至68歲。
公共服務部門和全國職工總會將先行一步。
除了幫助年長員工,與退休還有一段距離的中年人,相信也是這次預算案的重點。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上個月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舉辦的新加坡透視論壇2020研討會上致辭時就透露,年齡介于40多至50多歲的員工將成爲預算案關注的群體之一。
官委議員、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受訪時指出,國人的退休保障之所以會不足,主要還是無法全職受雇或工作,因此提高退休保障核心還是就業,而不是靠打零工。
“冠病疫情對于某些自雇行業的沖擊恐怕會很大,比如德士和私召車司機、導遊甚至是得當面服務顧客的行業,這些行業的人,公積金存款本來就少。”
財務規劃公司星融(SingCapital)執行總裁謝诏全則提議從全方位著手:提倡退休規劃、增加聘請年長員工雇主的津貼、調高年長員工的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SkillsFuture Credit),甚至在他們參加培訓時補貼工資成本、提高醫藥費補貼和孩子住靠近父母的補貼,還有增加對療養院補貼,以及發展退休村。
消費稅援助配套應考量疫情沖擊
政府原定在來臨的財政預算案公布消費稅援助配套細節,但冠狀病毒疫情令原本就不甚樂觀的經濟前景再添陰影。有學者籲請政府延遲提高消費稅,並待明年才公布援助細節,以便全面評估疫情對經濟和國人生計的影響。
政府2018年宣布,將在2021年至2025年間,把消費稅從目前的7%調高至9%。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隨後透露,會在今年的預算案中公布消費稅援助配套詳情,提早減緩人們對消費稅率調高的擔憂。
政府國會財政及貿工委員會主席連榮華就希望政府能通過消費稅補助券、服務與雜費回扣和提高教育與醫療津貼等方式,直接爲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
他強調:“提高消費稅是爲了應付不斷攀升的醫療和社會開支……冠狀病毒疫情也凸顯了我們必須有能力在必要時撥出更多款項應對疫情,並且得在每個財政年中積累盈余。”
不過,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則籲請政府延遲調高消費稅,最好在2022年才開始提高稅率。她也建議政府重新評估國人的需求,不必急于在今年公布援助配套細節。
她解釋,消費稅是最直接影響國人日常生活的稅收,國人目前已經因冠病疫情而對前景感到擔憂,若政府能明確說明不會在2022年以前提高消費稅,相信能減輕人們的憂慮。保持低消費稅也有助于在疫情消退後,吸引旅客回潮。
鄭寶蓮說:“2020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讓我們在2021年專注于複蘇經濟和推動旅遊業,到了2022年才開始調高消費稅。”
鄭寶蓮也認爲,消費稅援助配套必須考慮到疫情對國人帶來的長遠影響,若疫情持續惡化,本地甚至可能出現“新窮人”。由于目前難以全面評估疫情的沖擊,因此要制定有效的援助配套仍爲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