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雖然讓人員和貨物自由流通的無國界概念受到檢視,但若采取完全與世界切割的做法,並認爲這樣就能無堅不摧,這想法並不切實際。
李顯龍總理本月20日接受《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訪問時,就全球化是否導致各國過于依賴特定生産鏈,及長期是否影響人員自由流動發表看法。
應對冠病疫情,多國采取鎖國政策,新加坡昨天也加強邊境控管措施,全球經濟活動也因這一系列限制而大幅放緩。李總理指出,邏輯上的“無國界”很極端,如人員和貨物自由流通,及各國不介意在重要物資上完全依賴單一來源,這樣的構想將受到“非常嚴厲的檢視”。
“這次危機,我們對口罩有需求。如果是另一場危機,需要的可能是別的東西……于是我們必須問,要怎麽做才能保障自己安全?因爲我們不可能回到閉關自守(autarky)的情況,所以需要的是多樣化、需要一些防危機制,以及對人員流動實施一些限制。”
李總理也說,即使在1917年至1918年全球出現的流感瘟疫,當時全球化的程度不高,但流感還是擴散到全球。
“把自己封閉起來,並希望這樣就能堅不可摧,我不認爲這是務實的做法。”
今天將與澳總理視訊會議按計劃簽署重要雙邊協定
李總理原定今天訪問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但鑒于澳洲因冠病疫情對入境遊客實施旅行限制,他將改而通過視訊會議與澳洲總理莫裏森進行討論。新澳也將按計劃簽署重要雙邊協定。
冠病疫情當前,我國的抗疫措施贏得國際贊譽,《澳大利亞人報》國際新聞主編謝裏登(Greg Sheridan)在訪談中詢問,這是否反映政府與國人之間的合作關系。
李總理說,民衆聽從政府指示、信任主流媒體、接受政府的解釋,也體恤政府竭盡所能保持透明,並及時向人民解釋最新事態,這起到很大的幫助。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每隔一天召開記者會彙報最新進展,李總理也兩次在電視上發表全國演說。
“如果在危機中能有些社會資本和信任,將非常有幫助,不過在危機中還須繼續經營。如果不這麽做,而當人們會開始懷疑政府所告訴他們的東西,或認爲當局隱瞞事實的時候,很快就會有很大的麻煩。”
全球冠病疫情相信還會持續一些時日。李總理以中國爲例說,雖然中國在數座城市封城後成功把境內病例減至零,但仍面臨境外輸入病例的風險,而且絕大部分人口也未對病毒免疫。
李總理指出,眼下只能希望控制住病毒傳播,穩住疫情,並希望科研人員在一兩年內研發出疫苗或治療方法,以避免全人類受感染的“末日情境”。
“病毒要不是造成巨大病亡數字,就是會持久下去,全球也得永久處于封鎖狀態。這要付出巨大的經濟和人命代價。”
這次危機,我們對口罩有需求。如果是另一場危機,需要的可能是別的東西……于是我們必須問,要怎麽做才能保障自己安全?因爲我們不可能回到閉關自守的情況,所以需要的是多樣化、需要一些防危機制,以及對人員流動實施一些限制。
——李顯龍總理
仍希望美國 以某種形式加入CPTPP
李顯龍總理希望美國仍能加入跨太平洋國家的合作協定,但他指出,除了美國領導人,也需要美國國會等體制成員認同,美國加入這項合作是明確的做法。
李總理在談及美國原先參與磋商,但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宣布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時說,希望美國仍能“以某種形式”加入余下11個國家後來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
“如果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它不能只是如錄像帶暫停後繼續播放,大家繼續簽署文件。但我希望能找到某種方式讓美國參與,同時能做出一些調整,取得政治上對雙邊都適可的做法。”
美國是否重回磋商並不單取決于白宮
美國是否重回磋商,並不單取決于白宮。李總理指出,美國的意見領袖、報章、智庫和國會也必須認同這是明智的選擇。特朗普當選之前,美國衆議院便已不太樂見美國加入這項合作。
“他們有他們的政治理由,但從戰略角度而言,美國沒參與是極爲可惜的。”
對于中美貿易摩擦,李總理說,兩國雖然因冠病疫情而暫時鳴金,但尚未就基本的戰略緊張關系達致解決方案,包括雙方如何看待他們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以及各自如何看待中美關系。
李總理指出,中美之間總會存在張力,但兩國必需了解彼此立場,並找出在廣泛領域展開穩定和建設性合作的前進方式。“這些事項還沒得到解決。現在因爲兩國忙于應付冠病病毒,沒有觸及這些事項,但無論誰贏得美國總統選舉,這個問題還會再浮現。”
至于美國對本區域事務的參與,李總理說,美國目前忙于處理國內事務,尤其是即將來臨的選舉。但李總理希望美國在與本區域的關系上采取多邊主義的視角,並對美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如維持國際秩序和國與國之間的市場體系和以規則爲基礎的安排上,持開放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