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分析從1月23日至3月16日的本地感染病例數據,找出七個由未出現症狀者引發的感染群,涵蓋18名病患。當中八人是病源,另10人是在病源出現症狀前就被感染的二級傳染病例,占157名本地病例的6.4%。
尚未出現症狀的冠病患者也可能傳播病毒。本地研究發現,截至3月中旬,157起本地感染病例中,有10人可能是被還未發病的患者傳染。這意味著,要有效地阻斷病毒,無論生病與否,人和人之間都應保持安全距離。
這項由衛生部、國家傳染病中心,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人員完成的研究,前天刊登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期刊上。
我國1月23日出現首名冠病確診病患,截至3月16日共有243病例,其中157起是本地病例。
團隊分析這期間的數據,找出七個由未出現症狀者引發的感染群,涵蓋18名病患。當中八人是病源,另10人是在病源出現症狀前就被感染的二級傳染病例,占157名本地病例的6.4%。
其中四個感染群的病源和二級傳染病例有明確的交集日期,研究以此推算感染發生在病源病發前的一至三天。這些人沒有其他明顯的染病渠道。
坐在病源坐過位置後染病
例如,一對中國武漢夫妻1月19日抵新同日曾到一家教會,兩人當時都尚未發病。55歲妻子1月22日開始發燒,56歲丈夫則是在1月24日。
與他們同日到教會的三名新加坡人之後染病,分別在1月23日、1月30日和2月3日出現症狀。閉路攝像畫面顯示,其中一名52歲婦女坐的位置,是武漢夫妻坐過的地方。
調查顯示,1月19日出席禮拜的其他人都沒有任何症狀。研究沒有指明是哪個感染群,但描述的情況與新加坡基督生命堂感染群相符,這個感染群共出現了10起病例。
在另一個例子中,54歲婦女在2月15日舉行的一場私人晚宴上接觸了一名後來確診的病患。2月24日,她和另一名63歲婦女到同一個歌唱班上課。54歲和63歲婦女分別在2月26日和29日出現症狀。
這個相信是戰備軍協私人晚宴的感染群,後來有47人染病,還出現兩個分支感染群。
報告引述一項中國研究說,在湖北省之外,12.6%的人是被未發病的患者所傳染。團隊認爲,說話和唱歌等聲道活動可能産生空氣顆粒物(air particles),以及沾有病毒的物品都是可能的傳播管道。
“若要遏制疫情,只限制出現症狀者與他人接觸是不足夠的,因爲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散播病毒。這凸顯了在采取公共衛生措施時,保持社交距離極爲重要,包括避開人群聚集的地方。”
促當局把病患發病前一段時期也考慮在內
團隊也促請當局在追查曾與病患接觸的人時,也把發病前的一段時期考慮在內。
本地之前的另一項研究也顯示,病患染病初期出現咳嗽和發燒等輕微症狀,病毒量最高,過後惡化至肺炎時,病毒量已顯著減少,因此就算出現輕微症狀也得戴口罩和看醫生,留在家中休息,避免散播病毒。
無論生病與否都該保持安全距離
新加坡醫學專科學院,傳染病學醫生組織主席古魯醫生(Asok Kurup)告訴《聯合早報》,整體來看,6.4%的無症狀傳播風險不算高,不需要太驚慌。他同意,不管病患有無症狀,預防冠病的措施是一樣的,就是保持安全距離。就算是家人之間,也應該跟年長者保持距離,比如不要擁抱。
“公衆在外觸碰任何表面,如椅子、購物推車或健身器材時都應先抹幹淨,這能避免病毒通過汙染物傳播。要有責任地使用口罩,遇到無法保持距離的情況,像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才戴口罩,到公園這種空曠的地方就別浪費口罩。”